实践存在论

作品数:186被引量:499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立元董学文李志宏陈诚刘凯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刑法观的选择——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例
《争议解决》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赵一凡 
刑法观的讨论持续数年,但仍未有定论,面临构建中国自主的刑法学知识体系重任,必须要找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指导中国实践的刑法观。为此,以结合毛泽东思想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此在”、“存在”、“实践”...
关键词:结合型刑法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实践存在论 
拉开理想之维,促进诗词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新中国诗史”丛书总序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4-72,共9页宋湘绮 
当代“诗词热”中有三点忧思:创作实践热,理论研究冷;古典诗词研究多,当代诗词研究少;诗词鉴赏多,诗词评论少。重视当代诗词研究,回应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需要重视三个问题:一是当代诗词研究的分期分类,需要以“大当代”史观和中国诗歌...
关键词:当代诗词 实践存在论 境界创造机制 当代诗词价值观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国品格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6,共6页刘凯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美学思想不仅具有当代存在论思想背景和马克思实践观念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学术品格。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国品格具体体现在使用中国文化资源...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美学 当代中国美学 马克思 实践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实践存在论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74-81,332,共9页纪方雄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他所实现的存在论哲学革命紧密相关。区别于既往的市民本体论式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含浓厚的实践存在论哲学意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市民社会”本身不具有规范性意味,它在根...
关键词:市民社会 实践存在论 现实个人 无产阶级 内在批判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开放视阈与建构之维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11,共5页罗曼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既坚守“实践”的美学立场又从思维的维度辨析、重构了实践美学,其以“实践存在论”的美学视域,“关系生成论”的美学格局,“现实”性的美学视野实现了对实践美学的创新突破,且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超越二元...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 美学 朱立元 思维 
两代学人的美学超越——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年第2期21-30,223,共11页姚君喜 
实践美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中的主要流派,对于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践美学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范畴的重要论述,系统建构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观点。早期实践美学主要是由李泽...
关键词:两代学人 实践美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超越 
何谓实践?如何存在论化?——评王宏健《海德格尔的实践存在论》
《伦理学术》2023年第2期292-306,共15页朱锦良 
本文以书评方式探讨王宏健的《海德格尔的实践存在论》对海德格尔的解读。该书涉及海德格尔早期著作及其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是亚里士多德式“理论—制作—实践”的三分法。王宏健的阐释模型在于,他揭示了海德格尔“理...
关键词:海德格尔 理论 理论化 实践 制作 存在论化 
实践·生成·境界——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价值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6期4-9,共6页王敏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从本体论上打通了实践论和存在论,将认识论、知识论的美学范式转换到了存在论、生成论范式,认为实践是人生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审美关系中建构审美活动,在审美实践中生成审美意义。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内在精神...
关键词:朱立元 实践存在论 生成性 境界 美育 
索引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2年第1期119-119,共1页
美学原理.再评实践存在论的美学问题及其他/张弘//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3~69试论甲骨文的美学价值/陈望衡/河北学刊(石家庄),2021.6.24~29.
关键词:徐州工程学院 实践存在论 河北学刊 陈望衡 美学问题 美学价值 甲骨文 
从《革命烈士诗抄》反思当下文学的生产传播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2期14-18,共5页张定华 
诗人萧三选编的《革命烈士诗抄》在十年国庆的“仪式情境”中横空出世,因既能满足特定时期的受众心理,又有利于国家政权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很快收获了传播的震撼效果。但《诗抄》广受欢迎,不仅缘于其出版发行契合时势,更在于其中诗歌,...
关键词:《革命烈士诗抄》 国家纪念仪式 生命诗学 实践存在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