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性

作品数:857被引量:103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国林殷杰康仕慧肖峰胡万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教学与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被引量:14
《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41-44,共4页肖前 
本文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不仅是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而且是世界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没有它不能说明“物质”,也不能证实“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观和世界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思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 世界观 实践观点 认识论 最高问题 唯心主义 客观实在性 首要的基本观点 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被引量:3
《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5期37-41,共5页安启念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安启念一、对列宁物质定义的一处重大误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关键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客观实在性 唯物主义哲学 物质定义 感觉经验 列宁 唯心主义 认识论 马赫主义 物质概念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与物质的其它特性
《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1期71-74,共4页张克杰 
列宁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乃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特性。以下有时将这个“物质的唯一特性”原理简称为“原理”。本文从“原理”的提出、内容、实质和作用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以就教于同志们。这个...
关键词:客观实在性 认识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各种特性 物质概念 物质形态 列宁 原理 物理特性 运动特性 
关于讲授“真理”一章的几点意见
《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3期30-34,共5页杨焕章 
本文仅就讲授“真理”一章可能遇到的和应当强调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在分节讲授之前最好安排一个简短的前言,从总体上概述一下有关真理的问题,可着重说明: 1.真理问题的重要性。指出真理问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意义,从而...
关键词:真理论 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 几点意见 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 改造世界 实践标准 
不能把现实性与客观实在性简单地等同——与李秀林同志商榷
《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6期15-17,共3页薛岩彬 
看过李秀林同志发表在《教学与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二期上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关系是对立就一规律的具体化”的文章之后,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很有启发。尤其是关于可能性以及几组对立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联,写的细腻深刻,受益很大...
关键词:非现实性 必然性 客观实在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黑格尔 恩格斯 新事物 客观存在 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 
关于现实性的三个问题——和李秀林同志商榷
《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4期23-24,共2页張桂林 
看过“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二期上李秀林同志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化》一文后,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讨论: 1.现实性的含义是否和现实相等; 2.现实性和必然性、合理性的关系如何; 3.怎样理解更符合恩格斯在《费...
关键词:现实性 必然性 恩格斯 客观实在性 德国古典哲学 事物 合理性 费尔巴哈 实际存在 三个问题 
唯理论和经验论
《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3期14-17,共4页李武林 
在认识的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认识过程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只能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外部联系,因此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得来的...
关键词:唯理论 感性认识 感性与理性 经验论 唯物主义哲学家 笛卡儿 实在性 科学与文化 理性认识 天赋观念 
对讲授“世界的物质性”的几点意见
《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3期8-10,共3页怀雝 
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因此,这一章应该紧接在“绪论”后面,而作为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各个基本原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说,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问题,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的...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质性 唯心主义 出发点 客观实在性 自然科学 外部世界 基本前提 客观规律 永恒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