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风

作品数:2015被引量:74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喻学忠伏涛李磊王永平张爱波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求司马士风人格 创新传承文化精神——评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0期116-118,共3页亓娟莉 
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将司马迁放在先秦士人文化变迁的视域中予以观照,探讨先秦士人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先秦士人文化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创新。该书结构宏阔,论证精严,为研究《史记》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的纵深...
关键词:先秦士人 士风 司马迁 史记 
苏州博物馆设计中的文人士风
《汉字文化》2021年第8期175-176,共2页蔡匀 
苏州博物馆不仅是苏州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地域文化的符号化表达。设计师贝聿铭先生采用"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让其成为一个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经典之作。本文以源远流长的吴地文化为切入点,从艺术设计的视角,探讨文人士风对苏州...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 文人士风 博物馆设计 文人 传统文化 
汉代清议研究述论
《天中学刊》2020年第6期134-141,共8页孙立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FZW013)。
整体上看,目前学界关于汉代清议研究的成果较少,且不成系统。这主要表现在:清议的基本涵义尚未明确揭示;清议活动在汉末产生的时代因素有待于深度挖掘;未对清议方式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细致化研究;清议风气影响下的士风与文化领域未得到足...
关键词:汉代 清议 涵义 士风 社会文化 
浅谈白士风留青竹刻创作
《常州文博论丛》2019年第1期147-150,共4页邵风丰 
常州留青竹刻是近代以来一个发展非常出色的地域性工艺美术品种,而白士风是现代留青竹刻的佼佼者,对常州留青竹刻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白士风创作留青竹刻的背景、艺术风格、后世影响来了解留青竹刻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白士风 留青竹刻 艺术思想 文化内涵 
中国人的绅士风度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9年第22期20-20,共1页狄马 
中国传统哲学在老庄经典的浸润下,发展出了一套“为而不争”“节而有度”的礼仪文化。这套礼仪文化,不管是好还是坏,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之,它已经影响了过去两千多年中国人的交往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基本模式。著名作家...
关键词:中国人 绅士风度 中国传统哲学 礼仪文化 2001年 行为方式 为人处事 著名作家 
英国绅士文化成因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文化学刊》2019年第7期172-174,共3页张晶洁 
绅士文化是英国文明的主要象征,对英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在文化强国战略不断推行与实施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充分关注英国绅士文化并理性待之,学习与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当前教育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英国绅士文化 素质教育 英国公学 绅士风度 伊顿公学 
含泪的微笑
《财新周刊》2019年第23期89-89,共1页雷颐 
16世纪,在法国思想家、作家蒙田的启发和影响下,英国的随笔(Essay)诞生。这种文学形式似乎特别适合英国的人文环境,不仅迅速成长.而且从18世纪开始,在英国蓬勃壮大。此后,英国随笔一直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和“下午茶”“绅士风度”一样...
关键词:英国随笔 16世纪 人文环境 文学形式 18世纪 绅士风度 文化特色 思想家 
名士风流,《秦淮拾梦》
《阅读》2019年第40期39-41,共3页梧忆 
黄裳先生是当代中国公认的藏书大家、版本学家,同时也是散文大家,其独树一帜的文化散文堪称当代文坛一绝。先生以冷隽的眼光洞察历史,以自然明丽的文笔书写山河岁月、书海沧桑。《秦淮拾梦》,你会拾得一位爱书人的见识、修养与情怀,让...
关键词:名士风流  文化散文 当代中国 版本学家 当代文坛 情怀 心灵 
新世纪以来宋代士大夫研究述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梁家贵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1CLSJ05)
宋代士大夫群体作为宋代政治社会的中坚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成为宋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新世纪以来,学界就有关宋代士大夫的人格特征与精神风貌、文化心态及审美趣味、朋党斗争、隐逸风尚、政治文化等层面展开了深入论析,研究领域...
关键词:宋代 士大夫研究 士风 文化心态 隐逸 政治文化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湖北教育》2019年第1期40-40,共1页郑付华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抓住本源,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比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学生 培养 中西文化差异 精神特征 民族群体 绅士风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