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语言

作品数:25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春雷傅远碧柴静夏历陈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池州学院绵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滁州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语言文字应用》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会话分析视角下的手机短信语言探析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年第11期85-85,91,共2页刘少杰 
本文从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角度研究手机短信语言的会话特征,利用会话分析中的"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s)"、"偏好结构(preferred structures)"和"前置序列(pre-sequences)"三个核心概念解释手机短信语言的会话特点,进一...
关键词:短信语言 会话分析 相邻语对 偏好结构 前置序列 
手机短信语言中的西班牙语词形变异现象
《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9期25-26,共2页陈媛 
以前,手机短信发送的文本信息限制为160 个英文字符,它引发了语言书写的革命.为使语言简练,手机短信语言常使用缩略语、数字、符号,甚至借鉴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已经成为-种活力四射的语言.本文通过总结西班牙语手机短息语言的书写规范...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言 西班牙语 书写规则 词形变异 语义信息 
当代大学生手机短信语言特点研究
《科教文汇》2013年第34期112-113,共2页姚黄 张琴 孙雪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方式。从形态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短信以其简短、快捷、价廉和安全等优势得到广泛大学生的青睐,其本身的蓬勃发展也正促使短信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短信虽然是平...
关键词:手机短信 大学生 语言 特点 人际传播 
从语用学视角探析手机短信中的模糊语言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9期83-83,85,共2页李慧 
本文以手机短信为例,从语用学角度阐释了短信中的模糊语言,阐述了模糊语言现象与语用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语用学 手机短信语言 模糊语言 
手机短信语言规范的模因论阐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陈春雷 
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W100)
手机短信语言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语用现象,这与手机短信语言模因变异密切相关。规范手机短信语言,首先,应处理好语言模因变异与语言规范的关系;第二,干扰不规范模因变异的传播,阻止不规范语用的凸显;第三,用规范的语言模因引导手机短信...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言 规范 模因论 
模因论视角下手机短信语言变异取向分析被引量:1
《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33-35,共3页陈春雷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W100)
手机短信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变异,并形成口语化、简缩化、修辞化三大变异取向。这是语言模因之间竞争的结果,强势模因和强势模因复合体的成功复制与传播则是这三大变异取向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关键词:模因论 手机短信语言 变异取向 
模因论视角下手机短信语言变异类型及其表现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年第6期62-65,共4页陈春雷 
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W100]
手机短信语言在使用上具有新颖而独特的形式。这与手机短信语言变异密切相关。语言变异与模因论关系密切,模因是以模仿为基础的文化信息传递单位,但其内部又蕴含着"变异"因素。因此,语言模因是"常态"和"变异"的矛盾统一体,语言变...
关键词:模因论 手机短信语言 基因型模因变异 表现型模因变异 
手机短信语言的表达技巧——浅析消遣娱乐类短信语用偏离的手段
《语文建设》2011年第5期39-41,共3页赵雪 路越 
消遣娱乐类短信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如加强人际感情、表达个人观点、发泄个人情绪等而在手机用户之间传递的祝福、娱乐、讽喻等内容的文本信息。这类短信在青少年学生中流传甚广。关注青少年的语言、探讨短信语言的表达技巧,对语文教...
关键词:短信语言 手机用户 语用偏离 乐类 消遣 技巧 青少年学生 个人观点 
近十年来手机短信语言研究综论被引量: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郭步月 
随着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手机短信语言也相应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手机短信语言的自身特点、手机短信语言与社会文化、手机短信语言规范等三个方面,梳理...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言 社会文化 规范 
语言与教育:短信语言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差异性
《考试周刊》2010年第52期30-31,共2页吴兰芳 陈恒 
短信语言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语言形式,它体现出现代人们的独特思维和行为方式,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在对短信语言进行研究时发现,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的标点符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特别是这种差异性同人们的教育程度间...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言 标点符号使用 教育程度 负相关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