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考古

作品数:25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姚大全沈小七郑海刚杨源源陈安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文物》《地震科学进展》《地震工程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更多>>
相关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宁城县半截辽塔地震考古补遗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10,共4页胡廷荣 刘建柱 李义 马景禄 崔卫春 
《辽中京半截塔台基覆土及地宫发掘简报》认定,1290年宁城地震使宁城县半截辽塔倾倒成半截状,但对塔的倾倒方向未做研究。为此,特于近几年,我们利用塔北侧二级台基考古发掘的地震遗迹、遗物照片,深入研究此塔倾倒方向并取得共识,即此塔...
关键词:宁城地震 半截塔 地震考古 
宁城大塔及其基座覆土地震考古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22-26,共5页胡廷荣 刘建柱 李义 马景禄 崔卫春 
本文依据《辽中京大塔基座覆土发掘简报》资料及发掘者亲见的地震遗迹、遗物等,作1290年宁城地震考古研究。据大塔基座覆土下掩埋许多地震废墟物及塔上一些崩塌物和砸击遗迹,及塔东北侧面砸击面积大且多是面目全非,可证地震时塔顶部北...
关键词:宁城地震 大塔及基座覆土 地震考古 
上古·魅力无穷在考古——漫步地震五千年(2)
《地震科学进展》2023年第11期547-560,共14页冯锐 
《竹书纪年》记载了大禹建夏以前的地震活动和气候变化,考古研究证实了公元前21世纪和17世纪两次上古地震的真实性,还揭示了北半球“小冰期”对全球生态文明的重大影响。介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对黄河溃决的影响。大...
关键词:上古 小冰期 大禹治水 地震考古 
史前地震加速早期中国“河洛古国”的衰落被引量: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5期1115-1127,共13页胡秀 鲁鹏 李有利 莫多闻 顾万发 刘晴日 郭爱伦 陈盼盼 王辉 田燕 汪旭 胡亚毅 张吉钦 王振 罗全星 许俊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0YFC15216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71002、41971016、41671014和U20392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9ZDA227);郑州地区环境考古研究、河南省数字环境考古特聘研究员项目(编号:210501002);河南省科学院科技开放合作项目(编号:210901006);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智库项目(编号:210701002)资助。
“古国时代”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是古国时代重要的都邑性聚落.其规模宏大,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在早期中国占据着重要地位,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河洛古国”.“河洛古国”的...
关键词:双槐树遗址 河洛古国 仰韶文化 地震考古 地质灾害 
趣味地震学(24):地震考古:走进深远的时空被引量:2
《地震科学进展》2020年第12期39-49,共11页冯锐 
人之患,在于不读史(中国司马光,北宋)读史让人明智(英国培根,F Bacon)地震学是个跟历史打交道的学问:6级地震只存活十几秒,汶川8级不过70几秒,一眨眼就是“历史”。地震读史有3类:历史地震、远古地震和史前地震(图1),本文的重点在后二...
关键词:地震周期 地震考古 地震学 史前地震 6级地震 司马光 中华文明 
山东部分考古遗址中构造变形现象初探被引量:1
《中国地震》2016年第3期443-453,共11页姚大全 宫希成 杨源源 郑海刚 赵朋 沈小七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华北;华南边界地区史前地震事件的识别研究"(201308012)资助
对山东省几个考古发掘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着重对其中的自然变形现象进行识别和分析。其中,在济南郊区的大辛庄商代遗址中甄别出非构造变形的现象;在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层中识别出砂脉充填裂隙;在滨州秦皇台商周文化层中发现槽壁上...
关键词:山东 地震考古 构造变形 春秋-战汉 
河南文化遗址中自然变形现象的新发现被引量:1
《震灾防御技术》2015年第3期558-564,共7页郑海刚 姚大全 沈小七 王凤剑 杨源源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专项(201308012)资助
本文通过在河南新密、洛阳和南阳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一批存在于文化遗址中的自然变形现象,时代涉及新(旧)石器过渡期、东周到北魏时期等。其中在新密李家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遗址发现三组裂缝,可代表三次构造变形活动。洛阳汉魏...
关键词:河南 考古发掘 地震考古 自然变形 
安徽及邻区史前地震研究进展被引量:1
《地质科学》2014年第2期368-377,共10页姚大全 宫希成 沈小七 吴卫红 郑海刚 陈安国 杨源源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8012)资助
历史地震可靠性检验分析显示,安徽省及邻区M_S5及以上地震完整记录起自1336年,这以前地震记载大部分丢失。近年来,地震和考古部门利用大规模考古和工程开挖契机,编录识别分析了晚第四纪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以来构造变形遗迹。结果表明,在...
关键词:大华北南部 地震考古 史前地震 地震预测 
江淮地区地震考古的新发现被引量:3
《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第2期261-268,共8页杨源源 姚大全 沈小七 郑海刚 王俊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12)
对江淮地区近期发掘的四个考古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包括古地震事件。其中固镇小李家遗址的汉代砖室墓变形具有统一的方向性,显示受区域NE-SW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与强烈地震的快速变形无关;合肥乱墩子遗址...
关键词:江淮地区 地震考古 古地震 地震裂缝 文化层 西周 
先秦地震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的启示被引量:5
《民族学刊》2013年第4期35-53,113-116,共23页陈剑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
关键词:先秦 史前 地震考古 龙门山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