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证据

作品数:101被引量:9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哲玮张梅宋强张海龙杨夏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航天总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算算古树的年龄
《少年月刊》2024年第13期24-25,共2页惟依一 
你见过参天大树吗?我指的是那种,站在树干旁抬起头,一半视野都是枝叶的大树。不知它从一棵小树苗长到如今这般模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这种树--般都有百年历史,通常被称作“古树”。你知道吗?古树的年龄是可以被测算出来的。首先,我们...
关键词:历史名人 百年历史 小树苗 口口相传 历史文献资料 书面证据 古树 口头证据 
穿透式审判思维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人民司法》2023年第35期59-61,共3页李刚 
【裁判要旨】民事实务中不能过分依赖对书面证据的词句文意解读,要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查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要通过查明财产的实质归属,探求当事人之间真实法律关系;要准确把握外观主义的适用边界,避免其被泛化和被滥用。
关键词:外观主义 民事审判 书面证据 裁判要旨 穿透式 真实意思 审判思维 适用边界 
口头证据,破解产权困局
《中国妇女》2022年第20期40-41,共2页刘洋 
打官司靠的是证据,一般情况下书面证据的效力大于口头证据。然而,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房产确权纠纷,凭借口头证据赢了官司。原来,在每个案件中,证据交锋背后还有价值取向在发挥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法精神 裁判文书 释法说理 口头证据 苏州工业园区 书面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 
《放射性物质运输包装设计安全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辐射防护》2022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SSR-6(Rev.1)《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条例》2018版,规定了放射性材料安全运输的要求。用于运输放射性物质的包装件的设计必须符合适用的国家和国际条例。对于需要主管当局批准的包装设计,符合适用法规的文件证...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 书面证据 放射性材料 包装设计 主管当局 包装件 PDS 运输条例 
古人的断案手段
《楚天法治》2021年第6期52-53,共2页陈振祥 
现在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书面证据更是证据之王。没有证据就可能寸步难行,告状无门。但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古人却巧妙的处理了许多疑难案件,有的虽然不够科学合理,但有的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疑难案件 证据之王 书面证据 告状 打官司 古人 科学合理 
在关联企业工作劳动关系主体如何确定
《中国社会保障》2021年第2期71-71,共1页
主持人:北京文星公司与湖南文星公司控股股东相同,属于姐妹公司。2019年10月彳2日,北京文星公司录用金某为销售员,并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2020年6月1日起,金某赴湖南文星公司工作,原劳动合同未解除,亦未与湖南文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北...
关键词:劳动合同 停止支付 书面证据 关联企业 劳动关系主体 社保费 文星 控股股东 
事实与证据:以18世纪英国老贝利刑事法庭发展为例
《证据科学》2020年第3期288-301,共14页 白雅喜(译) 林静(校)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英国严重犯罪指控经历了一次证据收集方式上的显著转变。英国伦敦老贝利会议文件(Old Bailey Session Paper,OBSP),这一合理可靠的记录的存在为调查当时发生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也即法官以及之后的律师是如何将...
关键词:证人证言 证据规则 刑事审判程序 收集证据 交叉询问 刑事法庭 证据收集 书面证据 
民事案件电子数据固化司法实务被引量:1
《晟典律师评论》2019年第1期122-132,共11页黄静雅 
与刑事诉讼对电子数据证据详尽的司法适用规则不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仅界定了何为电子数据,缺乏对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电子数据的具体指引。与此相对,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工具的广泛运用,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交易,一旦出...
关键词:电子数据 区块链技术 民事诉讼 《电子签名法》 书面证据 时间戳服务 司法实务 
国际商事仲裁中证据及其审查与认定被引量:2
《仲裁研究》2019年第1期117-126,共10页崔宇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面临的跨国民商事纠纷必将有所增长,相对于法院诉讼,程序简便、灵活高效、保密性强、易于跨国执行、当事人拥有更多选择自主权的仲裁方式更适宜作为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机制。但是,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
关键词:国际仲裁 商事仲裁 证据规则 书面证据 证人证言 
“信义弟弟”替兄还债500万
《老人世界》2019年第8期4-6,共3页张东亮 
3月16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简讯,点名表扬了“信义弟弟”陈文华。在外地做工程的哥哥意外身亡,撇下近500万巨债。但这些欠款大多缺少书面证据,法律也没有“兄债弟偿”的规定。然而,逝者的弟弟却不顾家人和亲友劝阻,揽下了这笔本应随着...
关键词:信义 还债 人民日报 书面证据 新媒体 工程 欠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