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病

作品数:101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月辰张浩徐光星邹纯朴邢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匮要略》 “暍”之考
《中医学报》2024年第11期2477-2480,共4页田影惠 张志峰 
湖北中医药大学传承创新项目资助项目(100501081110)。
“暍”字最迟出现于战国时期,其原始音为“he”。经数千年的演变,至少有“he”“e”“ye”3种读音,现约定俗成,将“暍”多读作“ye”。“暍”的本义为中暑、伤热。在后续的使用中,多延续本义,并特指伤于盛夏暑热。纵观史书可知,“暍”...
关键词:“暍” 《金匮要略》 暑病 太阳病 急性热病 疫病 
辨治暑病,分清阴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2年第7期47-47,共1页杨峰 
三伏夏日,暑热袭人,若烈日暴晒过久或处于高温伴高湿环境中,极易导致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而发生中暑,中医称为暑病。中医认为,暑为阳热之邪,发病急,变化快,既出现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又因耗气伤...
关键词:电解质代谢紊乱 暑病 伤津 阴邪 中枢性 里热证 高湿环境 阴证 
度夏良方新加香薷饮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2年第6期68-68,共1页苏新民 
《本草纲目》说:“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香薷饮的变通方新加香薷饮由香薷10克、厚朴6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鲜扁豆花20克组成。本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上焦篇,功能祛暑清热、化湿和中,为治疗夏季暑病的良方...
关键词:《温病条辨》 清热化湿 清代医家 吴鞠通 化湿和中 暑病 香薷饮 上焦篇 
纪云西运用扶阳法治疗阴暑病经验被引量:1
《江西中医药》2021年第6期36-37,共2页翁卓凡 王朝军 纪云西 
在制冷器广泛普及的当代,阴暑病的发病屡见不鲜,其病因主要与暑天纳凉不慎、嗜食生冷、素体阳虚湿盛等有关。从历代研究、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疗等角度进行论述,以充实阴暑病诊治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纪云西运用扶阳法治...
关键词:阴暑病 扶阳法 纪云西 
吴鞠通辨治伏暑病用药规律探析被引量:1
《中医药导报》2020年第9期137-139,160,共4页常春 常淑枫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中医中西医结合基金课题(2015076)。
目的:分析吴鞠通治疗伏暑的用药规律,为伏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吴鞠通医案·伏暑》医案中方剂的用药频数、用药规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伏暑医案用药物频数≥6的药物有42味,频率最高有薏苡仁、杏仁...
关键词:伏暑 用药规律 吴鞠通 吴鞠通医案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金元四大家论治暑病特色被引量:4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630-632,共3页李宇欣 朱惠鉴 张晓轩 杨志敏 李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507003);广东省中医院扶阳流派工作室项目(2013KT1517)。
金元时期是医学发展的繁荣时期,金元四大家对于暑病的诊治亦各有建树,为暑病的诊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完素从"郁热"立论,重视暑湿相兼,创表里双解,用药多以寒凉制胜。张从正承河间之学,治病多从攻邪而论,善用汗吐下三法,于暑病之治尤...
关键词:金元时期 四大家 暑病 学术思想 
喝碗“明白汤”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20年第6期10008-10009,共2页
炎炎夏日,绿豆汤无疑是一抹“小清新”那么有趣的问题来了:绿豆汤真的能“包治暑病”吗?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番喝碗“明白汤”吧!
关键词:暑病 绿豆汤 小清新 明白 
《临证指南医案》暑病辨治规律探析被引量:2
《四川中医》2019年第11期35-40,共6页方晨 徐海青 刘沈楠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暑病医案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暑病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暑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暑病医案54例,将医案相关信息...
关键词: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暑病 辨治规律 数据挖掘 
家庭常用小偏方——暑病
《养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2019年第8期73-74,共2页
暑病概述暑为六淫之一,是夏季的主气。凡夏天感受暑热邪气而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统称为“暑病”。但狭义的一般多指暑温、中暑、感暑之类的病症。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以及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主要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
关键词:体温调节中枢 急性热病 暑温 中暑 暑病 功能障碍 偏方 暑热 
麻黄汤和桂枝汤证治推论被引量:7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8期3583-3585,共3页谢焕青 
麻黄汤和桂枝汤均为经典老方,其有很强的代表性,组方精练,思路清晰,给后世医者在治疗外感病方面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然而在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基础上又衍变了不少方剂,如:桂枝汤重白芍,加饴糖即小建中汤,原本治外感病的方剂即成了治...
关键词:麻黄汤 桂枝汤 太阳寒 太阳风 暑病 小建中汤 虚劳 温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