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自我

作品数:50被引量:10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富明郭琰林斌吴新云王守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外文学》《中国管理科学》《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外国文学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换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姜莉莉 
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会根据剧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通过表演表现人物的生动活泼。演员以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为创作素材,挑战人物设定的本体并融会贯通剧本中的情节。所以,演员从自我出发,完全融入角色,需要克服演员本体之间的矛盾。从原本的...
关键词:表演艺术 双重自我 相互转换 
从“双重自我”到“自我构成”——康德的自我学说与柯思嘉的改造
《现代哲学》2023年第4期77-86,共10页南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认知中的情感与理性研究”(22JJD720006)。
康德区分了双重自我,即作为思维主体的逻辑的我和作为内感觉对象的心理学的我。康德将这一区分与先验唯心论中现象和本体之间的区分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其重要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但康德的自我学说是不融贯的。美国哲学家柯...
关键词:康德 柯思嘉 自我意识 自发性 自我构成 
浅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创造
《戏剧之家》2023年第18期12-14,共3页万松玲 
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在没有情感的不毛之地,艺术就会死亡。而“舞台情感”和原本的“人类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生活中的情感是演员进行舞台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源泉,任何舞台情感的创造都来自演员自身在生活...
关键词:表演艺术 情感创造 双重自我 
《木精灵》中的“双重自我”与“替身”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3年第2期190-192,共3页何炅励 
《木精灵》用一个来自故乡的幽灵展现纳博科夫对祖国故土的复杂感情,故事中的“怪怖”之感其核心在于故事中“我”和木精灵的自我双重性。弗洛伊德在《怪怖》中谈道,人因恐惧死亡构造出象征永恒的“双重性替身(double)”。这篇故事很好...
关键词:纳博科夫 木精灵 怪怖 双重性替身 
论演员与角色的矛盾与统一
《艺术科技》2022年第20期115-117,共3页邱飞 
表演艺术的核心是演员塑造角色,是演员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使文字形象变成活生生的舞台形象的过程。要想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处理好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因为演员三位一体的特性,演员塑造角色时同时拥有双重自我,过着双重生活,这使得演...
关键词:角色塑造 三位一体 双重自我 双重生活 
历史阴影·双重“自我”·代际悖论--重读王蒙《活动变人形》被引量:1
《上海文化》2021年第7期39-47,共9页顾奕俊 
一 1988年冬至1989年初,作家王蒙与批评家王干"先后进行了十次对话","涉及的内容较为斑杂,两人的想法也不尽一致"(1)。在其中一次对谈中,王蒙特意强调了写作《活动变人形》初稿的具体时间:"我开始写的时候是1984年,第一章是在武汉写的,1...
关键词:《活动变人形》 文学思潮 王干 创作层面 王蒙 文学作品 文化思潮 
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参与意愿动因探讨--基于品牌-双重自我一致性的视角被引量:8
《新闻界》2020年第12期35-44,共10页段秋婷 陈素白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网络广告回避机制研究:基于广告本体、受众个体和社会情境三维互动的视角”(FJ2017B074)。
信息流广告的交互性和可见性增强了消费者在品牌消费过程中的形象管理和个性表达需求。基于信息流广告的特性,选取品牌形象、线上自我呈现和他人虚拟在场三大要素,通过问卷调查法(N=473)对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参与意愿的动因进行探讨,并检...
关键词:信息流广告 广告参与意愿 广告互动 品牌—双重自我一致性 
凝视理论下的《 查布克夫人的画像 》
《安康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60-63,共4页詹舒丹 
《查布克夫人的画像》围绕画家皮安波对神秘的查布克夫人的肖像绘制展开叙事。本文尝试运用凝视理论解读文本世界中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凝视和规训,以及由此引起的查布克夫人的反凝视和血腥反抗。本文认为,查布克夫人的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
关键词:查布克夫人 男权社会 凝视 反凝视 双重自我 
一种新的异质投资者决策行为模型设计及其应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125-145,共21页陈南旭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积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YB023);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常态下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研究”(17LZUJBWZD005)的资助。
研究目标:从异质投资者视角出发,设计一种新的异质投资者决策行为模型。研究方法:基于双重自我模型理论设计模型基本框架,并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效用理论、动态博弈理论纳入模型,测试并确定不同市场场景和数据,验证新模型的理论逻辑。...
关键词:异质投资者 决策行为 效用 双重自我模型 
从“自我”到“双重自我”——《卖花女》中伊莉莎女性人物形象转变分析
《大观(论坛)》2019年第11期230-231,共2页张若琳 
作为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一生共创作了五十多部戏剧.《卖花女》 作为萧伯纳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成功地塑造了伊莉莎这一独立女性的形象.文章从伊莉莎人物形象入手,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分为"自我"、"内化"和"双重自...
关键词:《卖花女》 伊莉莎 自我 双重自我 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