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丹达尔

作品数:76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钧管新福徐肖楠韦遨宇林霆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速写斯丹达尔
《满族文学》2021年第4期113-132,共20页李玉民 
上篇:斯丹达尔是谁?斯丹达尔是谁?是六十年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红与黑》的作者,那时候他叫斯丹达尔。全国经历了十余年不读书的时期,忽然大潮汹涌:改革开放了。无需号召引导,全民自动读书成风。出版社如雨后春笋,大批图书,应需而...
关键词:《红与黑》 斯丹达尔 司汤达 读书 图书 出版社 六十年 
种下春天的梦想
《儿童大世界》2014年第1期13-13,共1页燕怡心 
春天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个希望,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多么美妙的一个旅程。春日里,阳光温柔似花开,飞鸟,掠过蓝天划下一道美丽的弧。淡淡暖暖的春风里,隐藏着梦幻,希望在发芽。清晨,儿子站在阳台上,指着不远处...
关键词:在阳台上 绿芽 在乡下 伙伴们 斯丹达尔 生命之树 春阳 像人 人的眼睛 个人生命 
精神的殿堂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08年第4期8-9,共2页冯骥才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
关键词:先贤祠 历史精神 高台阶 斯丹达尔 文学作品 民族精神 德安 德彪西 左拉 实践精神 
《红与黑》题外话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4年第6期49-49,共1页俞四达 
在中国广大读者中间,知道司汤达的人很多,而知道司汤达要用《红与黑》和基佐换总理的人恐怕就不那么多了。司汤达(1783-1842),亦译作斯丹达尔。他生于一个律师家庭,一生正处于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大搏斗的时期,思想上受18世纪启...
关键词:《红与黑》 司汤达 波旁王朝 题外 斯丹达尔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启蒙运动 封建制度 法国 
斯丹达尔对小说心理描写的深化与开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48-55,共8页农方团 
在小说心理描写方面,斯丹达尔不仅继承了文学先辈的成就,而且另辟蹊径,深化和开拓了现实主义方法。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显示娴熟的艺术功力。
关键词:小说心理描写 继承 深化 开拓 
后来未必居上
《读书》1991年第3期100-103,共4页王子野 
世界文学名著译成中文难度都很大,谁的译本也不敢说是标准本。因此多出几种重译本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大受欢迎的好事。莎士比亚的作品先出了朱生豪的译本,后又出了卞之琳、梁实秋的译本。
关键词:朱生豪 梁实秋 卞之琳 莎剧 旧译 《红与黑》 文学名著 朱利安 斯丹达尔 司汤达 
论《驴皮记》的哲理意识
《江汉学术》1989年第1期33-37,共5页金嗣峰 
1830年7月,法国又一次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因为它象漫漫长夜里的一声春雷,给沉闷的欧洲政局送来了第一个春的信息,对法国来说,它际志着封建专制制度被送入了历史的博物馆,法国的贵族阶级己经走完了它的...
关键词:驴皮记 漫漫长夜 拉斯蒂涅 七月王朝 历史进程 贵族阶级 人生哲理 一声春雷 拉法 斯丹达尔 
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67-68,共2页张文焕 
托尔斯泰独具匠心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这种新颖、独特的描写技巧,曾给以高度称道,赞誉为“心灵的辩证法”。我们仅从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就能深深感触到这颗辩证心灵跳动的脉搏...
关键词:托尔斯泰 心理描写 心灵辩证法 安娜·卡列尼娜 潜意识 斯丹达尔 车尔尼雪夫斯基 制约作用 巨大影响 理智状态 
试论斯丹达尔文学创作中的“二十世纪意识”及其方法论意义被引量: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1期25-32,共8页韦遨宇 
本文是作者提交《文学与时代》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文章认为,斯丹达尔作为十九世纪的作家之所以到二十世纪才发生世界性影响,是由于其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中蕴含着某些属于二十世纪的现代意识。文章从其作品中的反理性主义主题、不确定性...
关键词:斯丹达尔 文学创作 作品 瑞那夫人 二十世纪 方法论意义 偶然性 作家 开放性结局 十九世纪 
A·K·维诺格拉多夫《三色旗时代》一书序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108-111,共4页M.高尔基 昱雄 
一个艺术家,要想把作品写好,就必须善于观察,甚至还要能够预见。他应该见多识广,那是不待说的了。有些艺术艺家,因为掌握了描写生活真实的艺术技巧,其描述之完美,远远超过堪称“伟大人物”的那些史学家。之所以如此,不仅由于在书籍、文...
关键词:斯丹达尔 艺术家 史学家 生活真实 作品 文学家 时代 阶级社会 艺术技巧 资产阶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