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

作品数:646被引量:32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夏多多郑素杰冯少芬阎伟龙怀珠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城市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司汤达《 红与黑》 的悲剧性探讨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1期164-166,共3页倪安安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悲剧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司汤达通过对于连个人悲剧的描写展现了法国底层人民终将被毁灭的社会悲剧。产生这一悲剧的原因:一是当时法国阶级固化和价值观畸形,二是于连的性格缺陷。总的来说,《红与黑...
关键词:《红与黑》 司汤达 个人悲剧 社会悲剧 
现实主义小说或现代讽刺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菲利普·杜福尔 张贝(译) 曹丹红(校)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可以被定义为某种语调:嘲讽。巴尔扎克认为这种语调是历史的要求。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将自己视作启发读者、描画未来蓝图的先知。1830年革命后,当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民主试图强加自己的模型时,现实主义作家指出了现实的...
关键词:巴尔扎克 司汤达 福楼拜 讽刺 复调 民主 
司汤达综合征:关于伟大艺术之“伟大”
《新华文摘》2024年第11期94-97,共4页刘旭光 
1826年,多次去意大利旅行的法国作家司汤达,发表了题为“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的游记。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感受:我坐在跪拜台的台阶上,头仰靠在桌子上,以便我凝视天花板,通过沃尔泰拉诺的女预言家像,感受到了自己从未在绘画中感受...
关键词:司汤达 法国作家 佛罗伦萨 狂喜 天花板 游记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分析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闫情情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19世纪的法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貌。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怀揣着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于连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
关键词:《红与黑》 司汤达 于连形象 社会风貌 社会底层 角色定位 政治舞台 矛盾性 
司汤达综合征:关于伟大艺术之“伟大”
《求是学刊》2024年第1期148-161,共14页刘旭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
司汤达综合征,指在欣赏伟大艺术时由于过于激动而惊悸失神的症状。伟大艺术作为“美的艺术”的一部分,强制欣赏者产生狂喜的能力是它最直接的外显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与“崇高”审美类似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有四个来源:其一,...
关键词:伟大艺术 审美 超越 精神价值 
风之痕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期43-44,共2页胡优 徐双翼(指导) 
高尔基在《母亲》中写道:“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它像一条不可测度的浑浊河流,平稳而缓慢,年复一年地不知向什么地方流去。”每每读到这句话,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条宽广而浑浊的大河,众生于其间泅渡,不时有人被翻滚的水花卷入河底。他...
关键词:司汤达 《母亲》 高尔基 地狱 浑浊 
在陨落中圆满——探究于连的死因及其意义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18期59-61,共3页王雪婷 王艳茹 
于连的死因常被认为在于他认清了那个社会的罪恶本质,对宗教、爱情的绝望,最后为了捍卫尊严、坚守理想而死。但英国作家毛姆却犀利地指出于连性格与命运之间的矛盾:虽然于连凭冲动行事,但是在小说开头也让读者看到于连的力量正是在于他...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 司汤达 于连 
努力表述不可界定的东西——墨白中篇小说《告密者》解析
《南腔北调》2023年第12期72-74,共3页曹世忠 
笔者难以揣测墨白先生的中篇小说《告密者》(原载于2001年第2期《收获》)命名的真实意图,但能触摸到文本里他对异化了的人性进行反讽和鞭挞的深刻犀利,直至发出感同身受的共情共鸣。这种对恶之花的礼赞,在人性的层面上与司汤达的《红与...
关键词:《红与黑》 《为奴隶的母亲》 《收获》 恶之花 墨白 司汤达 柔石 血缘关系 
四枚硬币识人品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2023年第11期16-16,共1页君君 
法国作家司汤达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三岁时,他考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为了方便学习,父亲帮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并打算雇一个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家人不在身边,而司汤达还未成年,因此在保姆的选择上,父亲非常慎重,要求...
关键词:司汤达 法国作家 格勒诺布尔 人品 保姆 未成年 责任感 
情感视域和公共领域中的自我与他者——以司汤达的自传写作为例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82-90,共9页杨亦雨 
司汤达的两部自传《自恋回忆录》和《亨利·布吕拉的一生》既观照自我,又指涉他者。作者以情感的分析为进路,描绘自我,探寻个体的多维特质,同时也意识到在自我的建构过程中,少不了他者的凝视与参与。最后,两者在公共领域中相遇,由此,自...
关键词:司汤达 自传 情感 自我与他者 公共领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