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作品数:820被引量:61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陈世雄童道明郑雪来董晓邹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厦门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识的过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徐晓钟 
2024年中央戏剧学院学术会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传播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就得到戏剧界的重视,一代代中国戏剧家将其与中国传统表演美学相结合,将“在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与中国民族戏曲美学精神及表现形式相结合,创立了表演理论“中国学派”。当我们再...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中国学派 表演艺术 现实主义 体验与体现 
从2022年看俄罗斯学界斯坦尼体系研究的新成果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1-102,共22页陈世雄 
2024年中央戏剧学院学术会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
本文从2022年俄罗斯出版的几种新书和两个学术会议入手,回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俄罗斯学者认为该“体系”的发展已经进入“克涅别尔时代”,但“体系”包含的“形体动作方法”“行动分析法”与“小品方法”之间...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体系 方法 整体意识 克涅别尔时代 
1935年梅兰芳剧团在苏联传播戏曲文化的路径和方式
《艺术传播研究》2025年第1期68-81,共14页周丽娟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935年梅兰芳访苏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22AB002)的阶段性成果。
1935年梅兰芳剧团在苏联的巡演因梅兰芳和张彭春等人坚持专业至上、科学运作,成为迄今最成功的中国戏曲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案例之一。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的档案、回忆录以及当年苏联报刊的报道等史料可以发现,梅兰芳剧团分阶段采取了多种...
关键词:戏曲文化 梅兰芳 国际传播 爱森斯坦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及其出版历史
《戏剧艺术》2025年第1期1-30,共30页 陈世雄(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俄罗斯戏剧批评史”(21BB032)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及其出版历史,俄罗斯和世界戏剧界的理解有两个特点:第一,“体系”创造者对其工作的书面陈述是不完整的;第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期创作研究具有多面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发展的逻辑是...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发展历史 出版历史 整体性 
不忘自己根何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他的助手、学生之间的分歧与矛盾
《四川戏剧》2025年第1期6-12,共7页陈世雄 
斯坦尼体系包含着核心理论与多种方法,是世界上影响广泛、最深远的表演艺术体系,然而,它并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人独创的产物,而是他和助手、工作室学员合作,经过数十年的实验、探讨、争论和舞台实践而最终形成的。这一时期,团队中的导...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体系 方法与流派 合作与分歧 
文字与光影的互动
《大学生》2024年第12期84-85,共2页程潇(文/图) 
当我们谈到电影中的书时,会发现书是电影里应用的道具之一。电影中被声光揉碎的文学。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里钟国伦靠在摩托车上等待在麦当劳里的女友时,慵懒地读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周星驰导演的《喜剧之王》里津...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 《饮食男女》 周星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自我修养 麦当劳 
苏勒日茨基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创建中的作用
《艺术传播研究》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吴泽涛 
利奥波德·苏勒日茨基及其参与建设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第一工作室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建立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供了其工作室的具体工作模式和训练演员的规范与方法。苏勒日茨基通过独特的训练规范和集体训练方式...
关键词:苏勒日茨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第一工作室 整体性表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承接与延伸——乌塔·哈根训练法研究
《内蒙古艺术》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马治帆 
乌塔·哈根的《尊重表演艺术》一书早已传入中国,但是仅限于理论层面,国内罕见运用乌塔·哈根体系训练法进行教学,更少见将其运用到舞台之上的实践。本文详细探讨乌塔·哈根体系的美学观和艺术观,分析了典型的乌塔·哈根训练方法中的热...
关键词:乌塔·哈根 《尊重表演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在场感 真实感 信念感 
体系接受与文化冲突——论列斯里与欧阳予倩排演《桃花扇》的异同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6期121-134,共14页高音 杨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欧阳予倩与新中国戏剧的构建”(编号:22AB220)的阶段性成果。
苏联第一位来华戏剧专家列斯里与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欧阳予倩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共同排演话剧《桃花扇》,这是新中国话剧史上一次重要的跨文化戏剧事件。该版《桃花扇》的排演史为今天中外戏剧的跨文化对话与双向交流提供...
关键词:欧阳予倩 列斯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桃花扇》 苏联专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
《河北画报》2024年第22期130-132,共3页范晓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自20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话剧舞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是受到中国革命全面“走俄国人的路”的影响而开始的,同时也是中国话剧发展接近成熟时的...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 传播和应用 现实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