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物

作品数:40被引量: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智文张敬彭志勤王秉吴子婴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大学苏州丝绸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科技翻译》《中国科技成果》《江苏丝绸》《上海纺织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文物保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海都兰出土狩战图像织锦源流考——兼谈虞弘墓“人狮搏斗图”的文化归属
《形象史学》2023年第4期299-314,共16页付承章 
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血渭草场发掘了一处吐蕃墓群,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其中以二号陪葬墓内发现的一件“红地云珠吉昌太阳神锦”(以下简称“都兰织锦”)尤为令人瞩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新国...
关键词:热水乡 文化归属 都兰 太阳神 丝绸文物 文化属性 虞弘墓 织锦 
艺术文创商店系列24 那些文艺场馆在卖什么呢?
《东方文化周刊》2023年第23期55-57,共3页房子(文)  
苏州丝绸博物馆于1991年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以弘扬丝绸文化、保护丝绸文物、传承丝绸技艺、传播丝绸知识为宗旨,多年来致力于传统丝织技艺的保护和展示。
关键词:丝绸文化 博物馆 丝绸文物 苏州丝绸 
基于色度特征化的乾隆色谱跨设备色彩再现
《纺织学报》2023年第10期104-112,共9页苏淼 李赛权 杨丽梅 段怡婷 鲁佳亮 周凯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21301);浙江省文物保护专项(2021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WYSB006)。
色彩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于图像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的过程中,为保证纺织文物图像跨设备的色彩真实再现,继而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在乾隆色谱染色丝织物的基础上,分别对数码相机和显示屏进行色度特征化,并讨论了不同图像格式、不同训练数...
关键词:乾隆色谱 色度特征化 丝绸文物 跨设备 色彩再现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丝绸文物名称英译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品为例被引量:1
《英语教师》2023年第18期57-60,共4页王若云 陈芙 
中国丝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传承与智慧结晶。丝绸博物馆作为丝绸文物对外展出的重要渠道,其译文质量关系重大。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绸文物名称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丝绸展品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用的翻...
关键词:丝绸文物 丝绸博物馆 跨文化交际 英译 
SF/CMCS的制备及其在老化丝绸加固中的应用
《精细化工》2023年第9期1952-1958,共7页吕斌 薛璐瑶 高党鸽 魏彦飞 马建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20404);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21TD-16)。
为了对脆弱丝绸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延长其寿命,以丝素蛋白(SF)、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原料,谷氨酰胺转氨酶为交联剂,制备了丝素蛋白/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SF/CMCS),并将其应用于老化丝绸的加固保护。利用FTIR、XRD、测色配色分光光度计...
关键词:丝素蛋白 羧甲基壳聚糖 丝绸文物 功能材料 
丝绸文物霉菌病害去除研究进展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年第9期116-118,197,共4页宋梦瑶 邱浩浩 王峥润 王颖 王若璞 黄四平 
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102);大学生创新项目(XYSFXY125)。
随着出土丝绸文物的不断增多,丝绸文物保存环境发生改变,出现了多种霉菌病害。对此,文章总结了当前霉菌病害的常用检测方法和常用的去除霉菌病害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对未来丝绸文物霉菌病害去除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丝绸文物 霉菌病害 检测方法 去除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丝绸文物纹样识别应用被引量:4
《丝绸》2023年第8期1-10,共10页孙选铭 苏淼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19YFC1521301);浙江省文物保护专项项目(2021016);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02214-Y)。
为对数字化文物进行快速自动分类,提高藏品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文章利用深度学习对丝绸文物的纹样进行自动识别。依据实物纹样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包含花卉纹、飞鸟纹、“卐”字纹、云纹四类纹样的样本库。利用VGGNet、ResNe...
关键词:丝绸文物 深度学习 数字博物馆 目标检测 神经网络 自动分类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蚕丝蛋白质组分分析被引量:3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3期359-364,共6页周杰 周雄 胡铭周 刘剑 王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2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3096);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2020012)。
丝绸文物在长期埋藏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老化降解。为了研究丝绸文物在全生命周期中发生的蛋白组分变化,利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蚕茧、现代丝绸制品和文物丝绸样品中的蛋白质和特异多肽种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蚕茧脱胶过程中,3种丝胶...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丝绸文物 蛋白质组分 分子标志物 高通量检测 
基于色度测量的乾隆色谱色彩特征研究
《纺织学报》2023年第3期132-138,共7页苏淼 周凯丽 段怡婷 鲁佳亮 杨丽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21301);浙江省文物保护专项项目(2021016);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02214-Y)。
为了对清代丝绸文物的色彩有更加精确且科学的认知,通过CM700D测色计测量了乾隆色谱的色度参数,讨论了乾隆色谱受染料浓度影响而造成的色彩偏差情况以及乾隆色谱的稳定性,并在L^(*)a^(*)b^(*)空间分析其色度参数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乾...
关键词:丝绸文物 乾隆色谱 传统染色 纺织品色彩 色彩管理 
汉代丝绸文物的艺术鉴赏和人文价值研究被引量:2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9期9-12,共4页郑晓娜 
我国历来有丝绸大国的美誉,种桑制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丝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显示,丝绸文化自黄帝时期至今已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汉代时期,丝绸工艺和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出土了大量精...
关键词:汉代 丝绸 工艺 人文 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