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学

作品数:23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宝华郭锋郭锋向娜邹秀娟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研究》《湖南社会科学》《文学遗产》《青海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宋代词学中婉约与豪放二词的涵义演变
《中国韵文学刊》2021年第3期61-65,共5页朱子愈 
婉约、豪放二词,以前常被用作对宋词的两种基本风格或派别的专门指称,在词学范畴内使用。然而,通过对二词的涵义做探源式的分析可知:经过时代的流变及历史的淘汰选择以后,婉约、豪放二词在唐五代前就已具备了用以指称词的基本要素。入...
关键词:豪放 婉约 宋代词学 
宋代词学中的词体风格论
《城市学刊》2019年第2期89-95,共7页向娜 
从"辨体"的角度来说,词的文体风格是词学中的核心问题。词学中明确辨体思想的出现,始于北宋中后期的李之仪、陈师道等人。宋代词体风格论中涉及的主要风格特征,主要包括"绮艳""含蓄""清"几种。其中,"绮艳"比较贴近唐宋以来创作的实际情...
关键词:宋代词学 辨体 绮艳 含蓄  
宋代词学视域中的李清照《词论》研究
《作家》2015年第2X期185-186,共2页李学军 
李清照的《词论》是宋代词学史上独有的词学论文,李清照以其独有的胆识和见解对词学发展中词家、词作、词史进行深刻的评价,言辞观点震烁词坛。从清朝至今,世人对《词论》的评价层出不穷,意见也不一。本文将《词论》置于宋代词学视域下...
关键词:宋代词学 李清照 《词论》 雅化 音律 
冯延巳与李煜比较——关于冯延巳、李煜对宋代词学影响问题的探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350-351,共2页翁艾 
李煜词在词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不能表现其词对宋代词人影响的直接性。在词的士大夫化上,冯延已词所反映的是士大夫面对衰乱政治环境的孤独、惆怅等复杂心态,以及他臣子的身份,患得患失的隐忍,易与后人达成共识,非千古一帝...
关键词:冯延巳 李煜 宋代词学 抒情言志 
读黄庭坚《小山词序》札记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11期144-145,共2页陈中林 徐梦吟 
黄庭坚《小山词序》标志着宋代词学寄托观念的产生。它揭示了宋代词学寄托论的基本内涵:一是作者须有难以直言的怨恨和不能直吐的愤懑,而又必须言之吐之,故只能用寄言托意的表现方法;二是词的寄言托意一般采用诗骚以来比兴传统的香草美...
关键词:黄庭坚 《小山词序》 宋代词学 寄托论 
宋代词学对五个重要审美范畴的开启
《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137-140,共4页胡建次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项目编号:07cwz001);2007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题承传研究"阶段性成果
"味"、"韵"、"趣"、"格"、"气"是我国古典词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们在宋代词学批评视野中较早得到运用或阐说。这开启了后世词学审美的基本取向,从内在影响了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构架的形成。
关键词:宋代词学 审美范畴 运用 阐说 取向开启 
宋代词学视域中的李清照《词论》被引量: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8-55,共8页黄宝华 
《词论》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仅存的一篇词学论文,历来对它评析甚多,颇有歧见。文章将李清照的《词论》置于宋代词学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力图揭示出它的内涵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词体文学进入宋代以后,其发展表现为一种雅化的进...
关键词:李清照 《词论》 雅化 词乐 周邦彦 姜夔 
柳永词学思想述论——由“骫骳从俗”的审美趣尚谈起
《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158-164,共7页徐安琪 
柳永为词的主要倾向是趋俗,其审美趣尚概而言之是"骫骳从俗"。这种审美趣尚,使晚唐五代以来的诗客曲子词复归于市井里巷之曲,开创了宋词的新局面。因此,可以说"骫骳从俗"是柳永对宋代词学思想史的主要贡献,它基于一个专业词人、俚俗词...
关键词:审美趣尚 俚俗 词学思想 柳永 述论 晚唐五代 宋代词学 曲子词 
从《小山词序》看宋代词学寄托论的产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徐胜利 
黄庭坚《小山词序》标志着宋代词学寄托观念的产生。它揭示了宋代词学寄托论的基本内涵:一是作者须有难以直言的怨恨和不能直吐的愤懑,而又必须言之吐之,故只能用寄言托意的表现方法;二是词的寄言托意一般采用诗骚以来比兴传统的香草美...
关键词:黄庭坚 小山词序 宋代词学 寄托论 
论宋代词学的“骚雅”被引量:1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45-49,共5页郭锋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
关键词:鲖阳居士 张炎《词源》 骚雅人品 审美理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