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小说

作品数:7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薛冉冉何延锋张俊翔陈春生魏明航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可以燃烧也可以冒烟
《检察风云》2024年第16期75-75,共1页郑海啸 
尼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最终你都要失去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乐黛云老师年轻时看到苏联小说《库页岛的早晨》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应该燃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深受震动。看来她和尼...
关键词:乐黛云 库页岛 冒烟 生命 尼采 燃烧 苏联小说 老师 
苏联小说《第四十一》的叙述修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72-80,共9页谭学纯 
重释苏联小说经典《第四十一》,分析女主角与男主角从各自所属共同体"红军/白军"的身份区隔向被动重建的临时共同体"咱们"位移。漂泊孤岛的两个脆弱个体共同构建的"咱们"、以及伴随"咱们"角色关系变化的爱情发生、爱情速冻、爱情解冻和...
关键词:《第四十一》 爱情包装 叙述修辞 拉夫列尼约夫 
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
《金融经济》2019年第11期60-61,共2页张东亮 
《地心游记》打开兴趣之门刘慈欣1963年生于北京。读小学时,因父亲被调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工作,他随家人来到矿区生活。上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备受震撼,从此他...
关键词:科幻小说 刘慈欣 《地心游记》 中国 苏联小说 莎士比亚 三年级 凡尔纳 
后苏联小说中的自传性童年书写——以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为例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张俊翔 
童年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文学的发生动力之一,不少作家都把自身的童年当作标志性的创作素材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本文以"三十岁一代"作家的小说为例,分析自传性童年书写的依据、类型和特征。该创作族群追忆童年,旨在基于纪实与想象的交织...
关键词:“三十岁一代”作家 自传性童年书写 原型 情感基调 叙事视角 
也谈外译作品书单——两线并行的“轻质化”阅读市场
《财富生活》2019年第2期27-29,共3页游星 
亚马逊那份榜单上入选的大部分书目我恰好都读过,这些年来中国读者对外译作品的口味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也跟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变迁相关。在改革开放前后不短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读者能接触到的外国作品主要都是苏联小说,但我们知道,这也...
关键词:外国作品 外译 轻质化 市场 阅读 并行 中国读者 苏联小说 
爱情手枪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8年第7期68-91,共24页肖克凡 
我终于鼓起勇气问姐姐:“这人是谁啊,总往家里给你来信?邮递员这礼拜来三次了。”此前,我们姐弟间有约定:不偷看对方日记,不拆封对方书信,不打听对方私事,简称“三不主义”。这是姐姐从外国小说里学来的,当然主要是苏联小说。...
关键词:手枪 爱情 外国小说 苏联小说 邮递员 对方 主义 
传统与转化:苏联早期小说的存在主义源起与传承
《北方论丛》2018年第3期85-90,共6页王丽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存在主义视域下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小说研究"(09YJC752006);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学‘解冻’后苏联乡村小说叙事转型研究"(17WWB066)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不但存续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叙事策略与哲学的思想传统,而且在与西欧哲学形成对话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特征。世纪之交的动荡迫使俄国思想界陷入对世界文化与人的存在意义的本质思考,宗...
关键词:苏联小说 存在主义 文化诗学 
爱情手枪
《青年作家》2018年第6期19-37,19,共19页肖克凡 
我终于鼓起勇气问姐姐:“这人是谁啊,总往家里给你来信?邮递员这礼拜来三次了。”此前,我们姐弟间有约定:不偷看对方日记,不拆封对方书信,不打听对方私事,简称“三不主义”。这是姐姐从外国小说里学来的,当然主要是苏联小说。...
关键词:手枪 爱情 外国小说 苏联小说 邮递员 对方 主义 
读书,让心灵更美好
《中国城市金融》2018年第4期78-78,共1页丁安国 
读书,首先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和本领。同时.也是为了让心灵多有慰藉。 记忆中,《雷锋的故事》令人感动,而雷锋日记带给人们太多心灵的碰撞。也曾读过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次读起都是一次自我拷问,都让人倍受...
关键词:心灵 读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美好 雷锋日记 学习知识 苏联小说 自我拷问 
惰性社会里的木偶臣民——苏联小说《隧道》解读
《读写月报(高中版)》2016年第11期8-11,共4页孙元菁 
一篇好的小说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读不懂义很想弄明白的地方,有仔细推敲会恍然大悟的地方.有虚构违背常理但又符合生活真相的地方……如何去深度解读这样的作品?这里,我们以苏联作家康·麦里汉的小说《隧道》为例,介绍一种...
关键词:苏联小说 解读 隧道 臣民 木偶 社会 惰性 违背常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