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词

作品数:353被引量:42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雷汉卿徐时仪何春环左洪涛谭汝为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俗词“扯蛋”探源
《汉字文化》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凌云 杨丽敏 
经查考文献,方俗词“扯蛋、扯淡”来源于“扯谈”。“扯谈”又是从唐时俗语“查谈”演变而来。唐代“呼丈夫女人纵放不拒礼度者为‘查’”。敦煌文献有“查郎”等,明清吴语小说中有“者”,南昌方言动词的“者”等是旁证。
关键词:扯谈 查谈 俗词源 
北京民俗词语代际调查研究
《北京民俗论丛》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郭子琪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方言词汇代际变异研究”(23YCX11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85位受访者进行北京民俗词语代际调查后发现:老、中、青三代受访者对北京民俗词语的理解情况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理解情况越好。此外,三代受访者对于“生活起居与文化生活”类词汇的理解情况略优于“传统习俗与封建产物”...
关键词:北京民俗 北京方言 民俗词语 代际变异 
柳永词的美学美育研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18期184-186,共3页陆晨凤 
柳永以其独特的文人俗词著称,其词作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彰显出一种独特的美。本文聚焦于柳永的俗词研究,对其词作中所反映出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理论与实证,挖掘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美育资源...
关键词:柳永 美育文化 俗词 
达州竹文化方言民俗词语探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100-102,共3页周云娇 
在四川达州,竹子的实用性价值更是极高,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与竹子相关的方言民俗与方言词语。本文就主要从物质民俗方言词语、饮食民俗方言词语和精神民俗方言词语这三个方面来梳理四川达州竹文化方言民俗词语并加...
关键词:达州 竹文化 方言民俗 方言词语 
河北阳原方俗词语例释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李启平 
方言土语是活着的语言化石。阳原方言口语中鲜活运用的“卬”“缹”“聒”“剉”“垛”五词,“卬”“聒”“剉”皆来源于上古汉语,“缹”“垛”形成于东汉前,历史可谓悠久。从现代汉语方言词上溯,将活的方言与死的书证纵向结合,沟通古今...
关键词:河北阳原 方言 词语 例释 
古代戏曲中的方俗词释证
《现代语文》2023年第11期46-52,共7页王荣艳 
作为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戏曲的口语化程度较高,方俗词较为丰富,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材料。以《古本戏曲丛刊》中的语料为例,对“悲秋”“忽瞭”“老娘家”“假乖”四个词语进行释证。其中,《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悲秋”...
关键词:《古本戏曲丛刊》 方俗词语 释证 
夏津方言俗词俗语例释
《德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60-65,共6页贺同赏 
德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夏津方言俗词俗语例释”(2022DZZS059)。
夏津方言中的俗词俗语丰富多彩。这些俗词俗语展现了夏津以至鲁西北村民关于天文、地理、农耕、纺织等方面的朴素认知和先前生产生活的画面,村民在家庭伦理、人物评价、婚丧操办、节令小吃、日常器物、河塘草虫等方面的生活场景与风俗画...
关键词:夏津方言 俗词俗语 文化意蕴 
“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流俗演变动因分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88-91,共4页王涵 
由先秦《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到明清通俗小说中的“逃之夭夭”,是汉语漫长发展历史中产生的词语流俗讹变现象。这种词语流变现象背后的演变动因是复杂且多元的,需要从语言文字、社会文化、认知心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由“桃之夭...
关键词:桃之夭夭 逃之夭夭 流俗词 演变动因 概念整合 
武汉竹枝词中的“中秋风情”
《武汉文史资料》2023年第10期56-60,共5页李笙清 
竹枝是唐代乐府曲名,竹枝词则是一种古老的诗歌体裁,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而来,七言四句俚语俗词,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内容大多来自民间生活而显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竹枝词引入武汉,成为反映本地土风流俗的一种大众文化,王葆心在《续汉口...
关键词:竹枝词 诗歌体裁 七言 《续汉口丛谈》 浙江余姚 俗词 大众文化 王葆心 
壮汉婚俗词的对比分析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李聪 
风俗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模式,内容极其丰富,形式非常多样。它能够反映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精神文明和民族性格。其中,婚俗文化更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探究壮汉两族婚俗背后的差...
关键词:壮族 汉族 婚俗词 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