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胜论

作品数:76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苏红杨英法李乐平王云江张咏梅更多>>
相关机构:邯郸明仁中医院甘肃政法学院山东省立医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毛泽东:“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
《党的文献》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程莹莹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报告时,给学员于江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全面抗战爆发后,一些人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和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战争能力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对战争的发...
关键词:钉子 速胜论 抗日战争 错误观点 中日两国 发展趋势 客观规律 毛泽东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1年第4期8-9,共2页
面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加快转变科技布局的思路,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增强战略定力,调整急功近利、速胜论的心态,着重从长远、基础进行谋划和组织。必须加强科学文化和科研环境建设,摒弃压抑科学家创造性...
关键词:科研环境 突破性成就 环境因素 创造性思维 历史性转变 科技事业 速胜论 战略定力 
四次战略较量的启示
《军事文摘》2019年第12期1-1,共1页罗援 
在对美方霸凌予以坚决反制的过程中冷静思考历史,能寻找出一些可资借鉴的逻辑思维。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曾经历过四个门槛,我们是如何跨过去的?第一,抗日战争。当时,舆论界盛行两种观点:一是"亡国论",另一种是"速胜论"。毛泽...
关键词:阶级对立 最后的胜利 非正义性 逻辑思维 速胜论 冷静思考 舆论界 近代史 
战争中的哲学——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党史文汇》2019年第2期21-23,共3页王家进 
80余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写下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它不仅是军事著作,而且也是哲学著作,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至今仍在闪烁。以事实为依据准确预判未来毛泽东准确的预判主要体现在:1、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
关键词:《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速胜论 亡国论 毛泽东 战争史 
警惕中美贸易摩擦的“速胜论”
《新华月报》2018年第14期31-34,共4页沈建光 张明明 
短期内中美贸易战风险降低对中国而言是利好,但应保持警惕,认识到问题的长期性,及时总结本轮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中国的应对之法。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风雨后,近日,中美发表联合贸易声明,将两国从贸易战的边缘拉回。中美达成缩小贸易...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 速胜论 美国农产品 风险降低 贸易争端 及时总结 贸易收支 知识产权 
《论持久战》抗战时期在国民党中颇受青睐
《党的建设》2018年第4期61-61,共1页梦菲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后,国民党内及社会上一部分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提出了对日“速胜论”的主张。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书,既驳斥了“亡国论”,又驳斥了“速胜论”,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关键词:《论持久战》 国民党 抗战时期 台儿庄战役 速胜论 毛泽东 党内 
窑洞里的红色最高学府
《政府法制》2017年第33期42-43,共2页白孟宸 
1938年8月,在延安旧政府衙门的广场上,几百名青年学生整整齐齐席地而坐,安静地听着毛泽东亲自讲授《战略学》和《论持久战》。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腔驳斥着当时国统区和沦陷区泛滥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关键词:窑洞 《论持久战》 青年学生 毛泽东 战略学 速胜论 沦陷区 国统区 
窑洞里的红色最高学府
《人民周刊》2017年第14期70-71,共2页白孟宸 
1938年8月,在延安旧政府衙门的广场上,几百名青年学生整整齐齐席地而坐,安静地听着毛泽东亲自讲授《战略学》和《论持久战》。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腔驳斥着当时国统区和沦陷区泛滥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关键词:窑洞 《论持久战》 青年学生 毛泽东 战略学 速胜论 沦陷区 国统区 
《孙子兵法》“军形第四”
《孙子研究》2016年第3期110-112,共3页曹永孚 
<正>【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①,以待敌之可胜~②。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③。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④之下;善...
关键词:以镒称铢 先胜 先为不可胜 勇功 第五次反“围剿” 孙子 速胜论 实力对比 亡国论 兵力 军事实力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研究》2016年第3期124-124,共1页
胡振平在《东岳论丛》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虽然是部军事著作,却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及其将会发生的变化,不仅在最混乱的时刻以极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论持久战》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义 《东岳论丛》 军事著作 速胜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