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乡土文学

作品数:41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向阳罗关德吴龙毛宗刚倪思然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汕头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社科情报》《现代台湾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怀家国的余光中——台湾文化人轶事系列之二
《世纪》2020年第2期59-61,共3页吴建国 
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先生,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现代文学家。他虽是学习外文出身,早年极力提倡现代文学,致力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并以创作新诗为己任,一度还被误认为是崇尚西方文学,打压台湾乡土文学的"打手"。然而他中年...
关键词:余光中先生 家国情怀 外国文学作品 台湾乡土文学 西方文学 现代文学 台湾海峡 翻译家 
浅析《儿子的大布偶》中的重重矛盾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5期41-41,43,共2页高佳楠 
黄春明是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擅长塑造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小人物,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思考社会和人生,小人物在接受西方文明走向现代化时遇到重重矛盾。本文以《儿子的大布偶》为例,具体分析台湾乡镇现代化进程中小人物所遭受...
关键词:黄春明 台湾乡土文学 小人物 
论台湾乡土文学的反殖民主义精神及其嬗变被引量: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61-67,共7页吴龙 
文章阐释台湾乡土文学反殖民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反殖民主义精神内涵。通过分析台湾乡土文学后殖民时代的反殖民主义精神发展嬗变,以图揭示台湾乡土文学反殖民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意义。
关键词:台湾 乡土文学 反殖民主义精神 嬗变 
论钟理和的原乡书写
《客家研究辑刊》2019年第2期113-120,共8页张利灵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2018年基地招标项目“论台湾客籍作家钟理和的乡土书写”(项目编号:18KYKT015)阶段性成果。
钟理和(1915—1960年)是台湾文学史上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其文学活动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成熟于50年代,他以毕生的精力,辛勤耕耘着台湾乡土文学的园地,是战后时期第一个登上台湾文坛的乡土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从内容到形式上比较完整...
关键词:钟理和 乡土作家 时空交错 台湾乡土文学 台湾文坛 台湾文学史 叶石涛 原乡书写 
从青岛到台北——流动的《白棺》与台湾乡土文学的“寻根”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4期60-70,共11页李莹 
一、从青岛到台北:《白棺》"重现"的意味1978年5月,姜贵(1908—1980)的中篇小说《白棺》出版单行本(以下简称"台北版《白棺》")。小说后记有这样一段话:"我20岁前,有一个题名’白棺’的中篇小说,连载于青岛民报,可以出书而未出……可惜...
关键词:郭沫若研究 《白棺》 乡土文学作品 
试论陈映真与黄春明的侠气——以《将军族》和《溺死一只老猫》为例
《新作文(教研)》2019年第6期0187-0187,共1页于洛 
同为台湾乡土文学潮流的一面旗帜,陈映真与黄春明不约而同地对小人物的悲苦十分关切,当古老的土地和文化冲撞上现代文明的堡垒,这些虚构的人物连同作家一起,隐约显现出某种担当与叛逆,或者说一种侠气的薪尽火传。本文以陈映真的《将军...
关键词:侠气 陈映真 黄春明 台湾乡土文学 
《遥望那一树缤纷——台湾文学漫论》
《中国文学年鉴》2018年第1期976-978,共3页刘登翰 李朝霞 
《遥望那一树缤纷——台湾文学漫论》是刘登翰先生80年代到新世纪初从事台湾文学研究的论文结集,是刘先生关于台湾文学思考的结晶之作。这一时间段,也是他开始涉猎台湾文化到转向港澳等海外华文文学,视域逐渐宏阔的阶段。这部著作分为...
关键词:台湾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思潮 台湾乡土文学 台湾新文学 新世纪初 文学思考 刘登翰 
谫论余光中的“纯文学”观
《华文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79-88,共10页张嘉仪 
'纯文学'观这一文学命题长期在学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影响到评论家对作品的价值阐释、作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本文以余光中的文学评论集为考察对象,试图理清余光中文艺思想的主脉,即以'纯文学'观为中心展开文学创作...
关键词:余光中 “纯文学”观 大众文学 现代诗 台湾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概念的理论想象与形构——以台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土文学论争为中心
《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113-121,共9页郭俊超 
台湾乡土文学虽受大陆五四新文学影响而发端发展,但置于台湾文学场域中,关于其内涵的具体论述又与大陆乡土文学迥然不同。台湾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论想象和形构一直处于"流变"的状态中,其价值指向不断"增殖"并充满意识形态的迷思。台湾...
关键词:台湾乡土文学 三十年代乡土文学论争 理论想象与形构 反殖民 
从“印刷语言”到“话语批判”——论台湾乡土文学中的混语现象
《台湾研究集刊》2017年第4期94-102,共9页吴鵾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混语现象存在于台湾乡土文学发展流变中的不同历史时期。从1930年代的台湾话文之争到1970年代的第二次乡土文学论战,由于乡土文学关涉民族与民主的历史重任,其混语表现便承担起类似"印刷语言"的角色定位,由此呈现出具有向心力与稳定性的...
关键词:台湾乡土文学 混语现象 印刷语言 话语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