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坛

作品数:286被引量:14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双一古远清徐纪阳向忆秋钦鸿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思想动员与心灵反叛——20世纪70年代“日据文学”再出场的现实意义与情感政治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2期396-407,共12页马海洋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台湾文学中的‘左翼记忆’研究(1970-2000)”(KYCX22-0043)的研究成果
台湾历史上的日据时期始于1895年,终于1945年,此一时期产生于台湾文坛的文学被称为日据文学。20世纪70年代,一度沉寂的日据文学在台湾再次现身,涉及作品翻译、再版、评论以及开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相关研究专论文章发表于台湾《大学杂...
关键词:中外文学 台湾文坛 《中央日报》 作品翻译 日据时期 思想动员 新文艺 反叛 
“回心之旅”:光复后台湾文坛语言转换作家的跨语经验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马泰祥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台湾文学场域中跨语书写现象的文化考察”(项目号:16CZW061)的阶段性成果。
日据时代台湾最为顶尖的日语作家如龙瑛宗、杨逵、张文环等,在光复后“国语运动”下向中文转换的语言秩序的调整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文学定位,浦岛太郎式文学际遇展示出这批作家在光复初期通过文学语言的更易而努力回心以及找寻失落的国族...
关键词:跨语经验 龙瑛宗 杨逵 张文环 日据时代 台湾 
历史的皱褶——吴明益《睡眠的航线》(2007)中的二战记忆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4期366-377,共12页林姵吟 
香港政府优配研究金项目“迈向后国族的实践:1990年代以来的台湾乡土小说”(17617218)的阶段性成果
吴明益(1971—)是近年来中国台湾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自《迷蝶志》(2000)、《蝶道》(2003)以来,他逐渐奠定了作为自然书写作家的地位②,也因其写作结合自然书写和历史记忆,被纳入"新乡土"③、"轻乡土"或"后乡土"的范畴讨论④。
关键词:自然书写 台湾文坛 吴明益 历史记忆 新乡土 后乡土 
《蕉风》与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以文学翻译为中心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1年第2期179-186,共8页岳寒飞 朱文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海外华文文学学术史研究”(17AZW020)系列成果之一。
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纯文学刊物中,《蕉风》是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从1955年11月创刊起,到1999年2月被迫停刊,再到2002年12月复刊,《蕉风》历尽坎坷磨砺,却成为马华文坛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学刊物,这或许可以称为一个奇迹。马华文学有...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 《蕉风》 现实主义文学 马华文学 台湾文坛 文学思潮 本土作家 文学刊物 
作为“台湾现代派小说风潮的里程碑”的《现代文学》
《两岸关系》2021年第4期61-62,共2页张羽 
1960年3月5日,白先勇与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在台北创刊《现代文学》(双月刊、季刊),白先勇任发行人兼社长。1973年9月,发刊至第51期,因经费困难而暂时停刊。1977年8月,获远景出版社的支持,《现代文学》复刊,发行了22期,至1984年...
关键词: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文学》 白先勇 台湾文坛 陈若曦 西方文化影响 王文兴 欧阳子 
余光中诗歌对于当代书法的意义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0年第8期134-137,共4页金肽频 
曾以《乡愁》一诗而誉满天下的著名诗人余光中,谈及中国汉字时曾说:"一字一世界,一个方块字便是一片天地。"余光中不但以诗名世,且在散文、评论、翻译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被人喻为台湾文坛的"璀璨五彩笔"。他独特的钢笔书法(偶尔有之的...
关键词:台湾文坛 余光中 《乡愁》 个性魅力 毛笔书法 当代书法 誉满天下 思想光辉 
用温婉笔法 抒思乡愁情--中考热门作家琦君作品赏读
《初中生之友》2020年第15期8-11,共4页徐来喜 
“她名列色湾地区十大女作家之首,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是台湾作品最畅销的女作家。30多年来,她笔耕不掇,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她的散文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朝鲜文,深受海内外...
关键词:台湾文坛 儿童文学作品 愁情 海内外读者 翻译成英文 朝鲜文 思乡 女作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保钓叙事被引量:1
《台湾研究集刊》2020年第2期91-101,共11页周之涵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保钓运动影响下台湾文学思潮的转折、发展及演进研究(1970-2020)”(20XJC751007);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6ZDA138)。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保钓叙事,在新自由主义等历史语境影响下,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否定性思潮。保钓运动的多重面向和丰富意涵,被极大地限制在后保钓时代的精神困境之中,成为反思、怀疑甚至否定的对象。以张系国《昨日之怒》为主要...
关键词:保钓运动 保钓叙事 《昨日之怒》 新自由主义 
林海音:她家的客厅是“半个台湾文坛”
《各界》2020年第7期79-83,共5页密斯赵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就是林含英;林含英呢,就是写《城南旧事》的林海音。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复...
关键词:台湾文坛 《城南旧事》 林海音 日本大阪 台湾人 小英子 中国台湾 晋江 
李敖与潍坊的故土情缘
《走向世界》2020年第5期84-86,共3页李之凡(文/图) 
李敖(1935-2018)字敖之,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其文学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批评性著称.2010年出版《李敖大全集》共收录作品达1400余万字,以自叙散文和政论杂文为主,可谓台湾文坛上的常青树,而这棵常青树的根在山东,在潍坊,...
关键词:台湾著名作家 故乡情结 台湾文坛 文学作品 李敖 批评性 情缘 现实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