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形象

作品数:293被引量:22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申小龙任淑艳徐磊程道才冯维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影《白丝带》:黑白影像世界里的罪与罚
《电影文学》2024年第9期123-126,共4页樊荟 
奥地利电影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以其冷静、简约和克制的影像风格成为新世纪以来欧洲电影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曾两次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导演风格赢得了广泛关注。电影《白丝带》因其特殊叙事背景和隐喻...
关键词:白丝带 哈内克 影像基调 意象叙事 听觉形象 
“小同大异”:当代中国电影的青春叙事与听觉形象
《艺术学研究》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陈琰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青年形象与文化编码研究(1978—2018)”(项目批准号:19CZW041)阶段性成果。
以主题曲的创作运用为典型代表的电影声音设计,对于形成不同时代的听觉记忆而言往往具有标志性意义,而特定的声音编码又关联着特定的情感结构。电影《小字辈》《小武》和《小时代》分别塑造了听觉感召型、听觉反思型和听觉怀旧型三种听...
关键词:青春叙事 听觉形象 电影主题曲 《小字辈》 《小武》 《小时代》 
盼望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艾青 萤火 
赏析这是一首意蕴深刻的哲理诗。诗人抓住海员生活中起锚和抛锚这两个典型瞬间,来生发诗意。“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写视觉形象,“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写听觉形象,都有生活质感,都表现出海员欢悦的心情。“盼望出...
关键词:听觉形象 哲理诗 视觉形象 海员 典型瞬间 抛锚 生命热情 实现目标 
国产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叙事性功用研究被引量:3
《电影评介》2023年第12期103-107,共5页何莎莎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技术环境下交互电影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YTC03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一般项目“中国互动影视发展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M202110028014)阶段性成果。
众所周知,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作为时间艺术的代表,恰到好处的音乐能够渲染电影场景的气氛,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串联起一部影片的结构,并带动它整体的叙事节奏。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赛尔·...
关键词:音乐行为 电影场景 国产动画电影 艺术构想 叙事节奏 听觉形象 叙事性 视觉形象 
融媒体时代广播剧发展初探被引量:1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阮景云 
众所周知,广播剧是用声音塑造听觉形象的戏剧艺术,可以充分展现声音艺术的魅力,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强听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广播剧具有短小、快捷、制作相对简捷的优势,而且更能适应当代人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欣赏电影、戏剧不同...
关键词:听觉形象 融媒体时代 参与感 广播剧 戏剧艺术 沉浸感 声音塑造 想象空间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2年第7期4-6,共3页刘婧 
乡音夏日午后,带着新高一的学生练习记叙文,写《听听那声音》这个题目。学生在教室里苦思冥想,抓耳挠腮,迟迟不下笔。或许大家平日里只注意到身边的视觉形象,对丰富的听觉形象倒是忽略了。想到这里,我打算给学生一点提示,于是在黑板上...
关键词:听觉形象 记叙文 学生练习 视觉形象 《幽梦影》 乡音 
杜甫边塞诗中的听觉形象研究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2年第7期63-65,共3页郜冬杰 王媛媛 
诗人常用听觉形象来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杜甫的边塞诗;中有15种听觉形象。从符号与情感角度来看,其情感符号的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其常用的“哭声”还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从诗学与艺术角度来看,其所使用的听觉形象还具有化繁为简、沟通主...
关键词:杜甫 边塞诗 听觉形象 现实意义 
《黄河绝恋》电影音乐漫谈
《中国电影市场》2022年第3期50-52,共3页樊荟 
电影《黄河绝恋》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黄河绝恋》的电影音乐,更为深化主题思想,建构意境,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人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电影音乐是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
关键词:黄河绝恋 电影音乐 听觉形象 
论高适边塞诗听觉形象的生成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3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06-110,共5页王昕宇 
高适的边塞诗建构了丰富的声音景观,在景观的生成中强化了艺术感知效果。其一,胡乐、胡舞、歌哭等人文之声,既体现了作品的异域色彩,又兼具诗人的济世之志与人文关怀。其二,风声、雨雪声、泉流声等自然之声,体现了景与情的统一,突显了...
关键词:高适 边塞诗 听觉形象 
音乐外交与外交音乐——国歌与新中国听觉形象的自塑和他塑被引量:1
《上海艺术评论》2021年第2期7-10,共4页李盛 
音乐与公共外交:工具的作用与本体的影响在《国际关系,音乐与外交》一书导言开首,托马斯和拉马尔说道:“音乐与外交并非没有关联。它远不只是作为国际仪式中的装饰品,而是一种必需品。”1然而,关于音乐的陈词滥调,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普...
关键词:听觉形象 公共外交 托马斯 普世性 陈词滥调 装饰品 民族主义 拉马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