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

作品数:250被引量:23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柏浪涛孙运梁周铭川张庆立张开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偷换商户收款二维码是否构成盗窃罪
《公民与法(检察版)》2024年第12期58-58,共1页胡洁 
基本案情。2021年7月至8月间,隋某提前打印出多张个人支付宝收款二维码贴纸,在某市的多家商铺内,趁无人之际,将商户的收款二维码调换(廈盖)为自己的支付宝收款二维码,从而获取顾客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给商户的饯款。经查,隋某以该种方式...
关键词:二维码 支付宝 商户 收款 扫码支付 盗窃罪 
互文与重复:《被偷换的孩子》的叙事研究
《外语研究》2024年第6期98-103,F0003,共7页陈世华 徐诗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战争文学史研究”(编号:22&ZD290)的阶段性成果。
《被偷换的孩子》以著名导演伊丹十三自杀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长江古义人通过与妻兄吾良自杀后留存的“田龟”装置的对话,探寻吾良自杀原因,直面日本暴力事件对民众生活构成威胁的故事。作品通过长江古义人与“田龟”的对话,使作品...
关键词:被偷换的孩子 互文 重复 叙事 
债权窃取何以实现——偷换二维码案的教义学再展开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罗树志 那晓燕 
偷换二维码案的定性争议主要围绕债权能否被窃取这一问题展开。规范性占有认为权利属于占有的对象,但该理论使占有的内容空洞化并导致盗窃罪的适用口袋化,不具有合理性。债权准占有制度认为对权利可成立准占有,但准占有无法类推适用占...
关键词:财产性利益 规范性占有 债权准占有 偷换二维码 
偷换二维码的刑法定性
《社会科学前沿》2024年第11期522-529,共8页赵可 
偷换二维码的行为定性引发了实践和理论的争议,关于顾客和商家谁是被害人、行为性质是盗窃还是诈骗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在认定被害人时,我们应该以行为为核心,将刑法上的被害人同其他部门法中的被害人相区分。在对行为定性时,我们应...
关键词:偷换二维码 被害人 诈骗罪 盗窃罪 
偷换收款二维码取财行为定性探究--兼与孙运梁教授商榷
《清华法学》2024年第5期5-25,共21页刘明祥 
对偷换收款二维码非法收取他人钱款案的定性,学界主要存在盗窃罪说与诈骗罪说之争。其中,现有的多种盗窃罪说都试图将此种行为纳入窃取他人占有之财物的范畴,但由于并无直接夺取占有的事实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观念占有的解释路径,并将...
关键词:偷换二维码 电子收银员 取得财物 假冒定性 
孩子偷换试卷后——请善待孩子的“偏差行为”
《中学生博览》2024年第27期1-1,共1页白云阁 
一次出差在外,接到一位媒体朋友的求助电话,语气特别急切地说正读2年级的8岁女儿犯了大错,要气死了,真想使劲揍她一顿,但看到女儿怯怯的欲言又止的样子实在没忍心,于是直接躲进厕所,特地打来电话求助该怎么收拾女儿!
关键词:求助电话 偏差行为 善待 媒体 女儿 
“中途易辙”与“偷换主语”辨析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4年第9期42-44,共3页吴成武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是高考语文多年来的高频考点,其中“结构混乱”这一考点又是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结构混乱”认识不足,甚至出现理解偏差,认为“结构混乱”就是指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这三种类型。其实,结构混乱...
关键词:高考语文 理解偏差 句式杂糅 高频考点 中途 辨析 
试论证偷换二维码谋财为诈骗罪
《秦智》2024年第8期0019-0021,共3页周佳明 
随着线上支付盛行,衍生出了新型犯罪:偷换二维码取财。由于其犯罪客体不明确,导致众说纷纭。本篇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各种学说以更好地评价该类犯罪,并通过分析“四要件”以确定罪名的适用。
关键词:偷换二维码 诈骗罪 侵占罪 盗窃罪 客观要件 
偷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定性研究
《楚天法治》2024年第14期0061-0063,共3页王文霜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年度第一批学生科研项目(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项目名称:偷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定性研究,项目编号:20231MZD002。
偷换二维码取财是当下一种新型的犯罪形态,关于其如何定性存在着盗窃与诈骗的争议。对于侵财类受害人的认定应从整个事件出发,而不应单从刑法上的受害人来认定;对于是否存在认识错误问题,应遵循一般人的注意义务而不能苛求过高的要求;...
关键词:盗窃罪与诈骗罪 认识错误 占有 受害人认定 
偷换二维码行为的刑法定性
《市场周刊》2024年第16期167-170,共4页赵祥恩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二维码支付凭借其简便、高效的优势,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现金交易,成为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易方式。然而,二维码支付的兴起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在实务中偷换商家二维码取财案件频频发生。对此类案件的定性...
关键词:偷换二维码 盗窃罪 诈骗罪 认识错误 处分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