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

作品数:5111被引量:12354H指数:4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云鹏陈瑞华陈跃刘启武何家弘更多>>
相关机构: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检察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刑事推定
《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庞连华 金会沅 
司法实践中,“主观目的”的判定一直是目的犯认定的难点和疑点之一。目前对于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引入刑事推定证明方法来破解诈骗案件中行为人主观目的认定难的问题,弥补我国相关案件认定方法的缺失,也...
关键词:诈骗罪 非法占有目的 刑事推定 
自洗钱犯罪案件的审查要点被引量:2
《中国检察官》2023年第14期34-37,共4页杜邈 
自洗钱犯罪主要包括“转账”型、“存取现金”型、“交易”型等不同行为类型。在行为人拒不承认“掩饰、隐瞒”故意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转移、转换方式等因素进行推定,同时允许反证推翻...
关键词:自洗钱 推定 法益侵害 反洗钱管理制度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分标准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23年第7期35-39,共5页戴晓宁 马骏 
当前,司法实践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分采取判断关键要素并整体认定的方法,平面的、不区分体系位置的判断方法具有笼统概括的提示意义,没有准确区分的工具意义。应当明确各个判断要素的体系位置,建立从客观到主观、从...
关键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故意杀人罪 区分标准 推定 
“非法获取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23年第8期25-29,共5页马骏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主要包括“非法获取”与“非法提供”两种情形,应当基于法益保护目的,结合信息网络犯罪的特点审查判断证据,认定犯罪事实。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往往是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端,对其从严打击符合网络犯罪前端治理...
关键词:非法获取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非法性 推定 
破坏林地资源犯罪中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司法认定被引量:2
《中国检察官》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董赟 张虎 
近年来,破坏林地资源犯罪案件大幅增长,被告人有关“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抗辩理由明显增多,但实践中对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司法认定较为困难。对此,有必要将违法性认识纳入当前司法体系,评价为“主观”之要素,并构建以“知法推定”为大...
关键词:破坏林地资源犯罪 违法性认识错误 知法推定 判断规则 
检察官能动阅卷的理路
《中国检察官》2022年第9期68-71,共4页肖红革 邰桂艳 
阅卷是检察官办案的首要方式,阅卷是案件审查的切入点和起点,能动阅卷要求对案卷进行存疑推定、片面推定,对程序性事实进行“书面审”,对实体性事实进行“望、闻、问、切”式地能动审查,发现、补正、排除瑕疵证据、非法证据、矛盾证据,...
关键词:能动司法 存疑推定 诉源治理 
合同欺诈行为的刑民界分被引量:2
《中国检察官》2022年第6期25-29,共5页宋文国 马光磊 
对于合同欺诈行为,存在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罪与非罪的重大区分,由于两者的行为方式高度相同,在司法实践中极易混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可从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指向、行为效果、侵犯的客体对象、非法占有的内容等方面加以区别,...
关键词:民事欺诈 刑事诈骗 合同诈骗罪 非法占有目的 司法推定 
走私犯罪“明知”的解析被引量:3
《中国检察官》2022年第2期31-34,共4页司西霞 
走私犯罪均为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有"明知"的走私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判断是走私犯罪案件的重点和难点。走私犯罪是典型的法定犯,是在行政违法基础上的刑事不法,故可以通过行为人一定的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
关键词:走私犯罪 法定犯 明知 推定 违法性认识 
学生个人信息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案难点及破解被引量:5
《中国检察官》2021年第12期18-22,共5页符世锋 
近年来,社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伴随而来侵犯学生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日渐增多。作为检察公益诉讼探索的重要领域,涉及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办理存在线索发现难、调查核实难和案件证明难等问题。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
关键词:学生个人信息保护 难点 调查核实 事实推定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推定研究
《中国检察官》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张朝霞 
2020年度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金融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司法实务中认定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多采取司法推定的方法,但对何种情形能够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存在认识分歧,这引发案件定性和量刑差异、案件管辖争议、取证方向不明确、集资参与人权利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在推定行为人非...
关键词: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占有目的 司法推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