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

作品数:160被引量:10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翔付立庆石聚航童德华邵维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刑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行为入罪研究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罗苟新 刘兵 任楚寒 
四川省社科重点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2023年度重点项目“基层社会纠纷解决与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DJKTb3)的阶段性成果。
《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将虚假诉讼行为纳入刑法打击范畴,但针对“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行为的罪与非罪,实践中类案不同判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为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从刑法入罪原意解读“部分篡改”归类于主观“捏造”,并根据...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 “部分篡改型” 虚假诉讼行为 捏造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问题探析——以全国首例律师“部分篡改型”行为无罪判决为例被引量:2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78-86,共9页王为雄 
2021年度福建江夏学院科研人才培育项目(项目编号:JXS2021017)阶段性成果;福建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JKBK22-146)阶段性成果。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司法实践中一般将虚假诉讼罪的客观对象限定为“无中生有型”行为,对于“部分篡改型”行为一般不认定犯罪。通过对虚假诉讼罪的理论概念诠释,结合全国首例律师因“部...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 捏造 部分篡改型 妨害司法秩序 
涉破产虚假诉讼罪“捏造”行为实质解释研究
《法律方法》2022年第3期253-267,共15页赵运锋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科研项目“犯罪构造中程序性要素立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SFB4027)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两高关于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解释,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债权的,构成虚假诉讼罪。与普通的虚假诉讼行为不同,行为人在企业破产程序中是否如实申报债权,对企业破产债权认定、破产程序开展,以及别除权认定等具有重要影响。根据...
关键词:破产 虚假诉讼 捏造 规范目的 实质解释 
“捏造并散布”型犯罪的解释路径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31-35,共5页孙濠江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均是采用“捏造并散布”的表述,这就造成了对捏造与散布是否必须同时存在的争议。传统的先捏造,后散布的理解已经不能有效处理实践中的散布虚假信息行为,许多学理上将散...
关键词:损害商业信誉 商品声誉罪 编造并传播证券 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文理解释 语法解释 
“部分篡改型”行为成立虚假诉讼罪的理论证成被引量:1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汪千力 童德华 
我国刑法关于虚假诉讼罪的规定较为概括。基于对"捏造"一词的解释、尊重立法原意等理由,实践中一般将该罪的客观表现限定为"无中生有型"行为,与之对应的"部分篡改型"行为均不构成犯罪。通过理性反思"部分篡改型"行为出罪若干理由,可得...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 捏造 “部分篡改型” 犯罪定量 
民事纠纷解决请求权视角下的虚假诉讼罪再考察——兼论《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被引量:4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7期86-91,共6页汪涵治 
虚假诉讼罪的客体是正常的司法秩序,包括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诸多价值内涵;“他人的合法权益”并非本罪客体,而是“司法秩序”中实体正义的表现形式。真正的“选择客体”的观点在理论上难以解决客体分类的问题,并将陷入以虚假诉讼罪等同...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 虚假诉权 司法解释 捏造的事实 民刑交叉 
虚假诉讼行为入罪问题聚讼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55-59,共5页张丝雨 
虚假诉讼行为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虚假诉讼罪。在虚假诉讼行为入罪之前,对于虚假诉讼行为应当认定为何罪,在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有失偏颇,而虚假诉讼罪的新设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本罪的构成问题...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 捏造的事实 民事诉权 单一客体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规范解释被引量:11
《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8期42-52,共11页石聚航 
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项目"裁判文书中刑法目的解释的实践运用研究"[项目编号:CLS(2017)D57]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刑法并未明晰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法益,司法实践中出现将对行业商品声誉的损害行为也认定该罪的扩大化裁判倾向。该罪法益应当是基于个体经营者利益的反射利益。反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以及只是对行业商品声誉的...
关键词:商业信誉 商品声誉 捏造 虚伪事实 未经核实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刑法含义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17年第3期79-80,共2页徐贞庆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第三百零七条之一,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人罪。这一规定给虚假诉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平息了该行为罪与非罪的纷争。但是,该规定过于抽象概括...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 民事诉讼 合法权益 司法秩序 法律依据 诉讼案件 罪与非罪 抽象概括 
虚假诉讼罪的法教义学分析被引量:42
《法学》2016年第6期139-144,共6页李翔 
上海市一流学科(法学)建设项目成果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刑法修订与刑法解释关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JG009-BFX3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破坏社会诚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入刑具有法理依据。虚假诉讼中的"虚假"应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行为方式。其中,"捏造的事实"指的是凭空编造的事实,强调无中生有,并且"捏...
关键词:虚假诉讼 捏造的事实 假离婚 影子合同 刑事追诉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