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剩余劳动

作品数:1816被引量:3465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吉元张桂文杨竹节贺彩银栾谨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农业需要多少生产投工?——实际投工量和合适投工量的比较及其含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9-28,共10页陈奕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ZD101)。
中国农业要有必要的生产投工,也应为农业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测算2004—2018年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投工量,并以农业劳动报酬率趋同于非农劳动报酬率为标准测算农业生产的合适投工量。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的实际投工量远大于合适投工...
关键词:农业生产投工 生产结构 劳动报酬率 农业剩余劳动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是“短缺点”吗?——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现实考察被引量:4
《当代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84-96,共13页周健 张桂文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6BJL061)。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谓之"短缺点",跨越这一点后会出现工业部门工资显著上涨和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的现象。但在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巴西的考察中发现,一是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后,并未出现农业总产出下降导致的农产品短缺...
关键词:农产品短缺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 刘易斯第二转折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性分析被引量:1
《科学.经济.社会》2020年第1期57-62,共6页殷一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及其世界借鉴意义研究”(18XKS016)的阶段性成果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明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乡关系 互相促进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社科纵横》2019年第9期36-41,共6页殷一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及其世界借鉴意义研究”(18XKS016)的阶段性成果
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部门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工业部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转移者本身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效益的一种经典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效益分析 
1984~205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估算和预测被引量:16
《人口研究》2018年第2期54-69,共16页赵卫军 焦斌龙 韩媛媛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生产要素流动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批准号:16CJL024)和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矢量评价视角下山西省城镇化协调耦合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017041033-6)的支持.
由于学界对农业劳动力合理工日和有效工日的界定存在差别,导致用工日折算法测度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得出的结果争议也很大。文章通过构建效用工日折算模型对工日折算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1)引入季节性指数和天气变化指数来确定合理工...
关键词:工日折算法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时间 效用工日折算模型 效用最大化 
一种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被引量:4
《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22期31-34,共4页王春枝 赵国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JL145);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027);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S0701)
文章在梳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不可观测成分的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1981—2014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剩余比例,与其他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状态空间模型的优...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不可观测成分 状态空间模型 测算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被引量:4
《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9期93-99,共7页范方志 张杰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性一般均衡模型及其政策应用研究"(12BJL04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11JZD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力资本;自我发展能力与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1BJL066);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贵州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研究"(黔科合LH字[2014]727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机理研究"(LQ13G030017);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贵州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D2013121)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异地转移” 新经济地理模型 
民国中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卜凯的中国农家调查数据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14年第3期59-66,共8页胡浩 郑微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消费模式研究"(编号:10zd&031);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卜凯调研数据电子化与数据库建设"(编号:SKZD201201)
本文借助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卜凯农家调查资料,对民国中期我国水稻和小麦地带六大农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地带及小麦地带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率分别为69%与79%...
关键词:民国 农业剩余劳动力 区域差异 
西部民族地区民营对外贸易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兰州学刊》2013年第10期109-115,共7页贺彩银 陈开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空间拓展与经济增长研究"(项目编号:11CJY002);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甘肃省对外贸易空间拓展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
文章从西部民族地区二元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将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纳入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分析了该地区民营对外贸易通过影响技术变迁和资本积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并运用西部五个民族自治区和六个多民族省份200...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民营对外贸易 偏向性技术进步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化影响被引量:10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15-19,共5页张桂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研究"(11&ZD146)阶段性成果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具有三大特点,即二元经济转型以体制转轨为背景并受体制转轨进程的制约、二元经济转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与半城市化路径。受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特殊性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化...
关键词:二元经济转型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工业化 土地出让金 户籍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