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结构

作品数:29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雪香徐南平张桂华潘华盛岳洪彬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博物院黑龙江省气象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东方考古》《华夏考古》《世界农业》《农业技术经济》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东南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江苏地区两周时期的农作物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考察
《东南文化》2025年第1期104-114,共11页黄苑 吴文婉 张华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兴化蒋庄遗址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ZD252)子课题“蒋庄遗址生业经济与环境研究”;2023年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江淮东部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物考古研究”(JoLnRLESA202305)资助。
农业生产是江苏地区两周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来源,农作物组合从商晚期的稻、粟、黍发展至西周时期的稻、粟、黍、小麦、大麦和大豆,其中粟和小麦两类旱地作物在部分聚落中都出现了强势发展的趋势。北部徐海地区两周时期存在着旱作农业和...
关键词:江苏地区 两周时期 农业 稻旱兼作 区域差异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2017)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6
《东南文化》202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杨凡 段绮梦 张小雷 靳桂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417711230)”资助。
金寨遗址位于淮河中游的皖北地区,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处中心性聚落。该遗址2017年的浮选和植硅体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粟是金寨聚落主要的农作物,其次是水稻,这与淮河中游其他遗址的情...
关键词:金寨遗址 植物遗存 大汶口文化晚期 龙山文化 农作物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