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体

作品数:37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晓勤张一南王于飞吕双伟梅维恒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古典文学知识》《杜甫研究学刊》《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冯班的文学史观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213-226,共14页唐芸芸 李元乔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与逻辑进程”(项目编号:17XZW019)的阶段性成果
冯班的文学史观主要包括对“变”的讨论,及对齐梁体、李商隐文学史意义的探讨。冯班论诗主“变”,并以此确定杜诗的价值,去除了被明七子强化的附着在体制之“正变”上的价值判断。冯班同意时代风会与文学风貌的关联,但提倡晚唐温李,昭...
关键词:冯班 文学史观  齐梁体 李商隐 
“平平仄平仄”的句调算合律吗?
《文史知识》2022年第12期89-94,共6页蒋寅 
我曾在唐诗鉴赏文章中讲到“平平仄平仄”的句调,我说是出律,不断有读者留言说它合律,并说这是个常识。我讲唐诗欣赏,提到李白《越中览古》“越女如花满春殿”不合律,也有读者指出有悖常识。我当然知道这种句律被视为合律的常识,但常识...
关键词:上海教育出版社 齐梁体 唐诗鉴赏 律句 尾联 平仄 诗词格律 戴叔伦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天台诗
《台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3-17,共5页李江峰 
皮日休、陆龟蒙二人与天台山相关的诗作,题材内容上多以酬赠、纪游为主,诗歌的交游、娱乐功用逐渐明显;形式上主要以唱和、题赠为主,在声律、用字等方面极力追新,穷思苦索以求突出前代“重围”,极具晚唐诗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皮日休 陆龟蒙 天台山 齐梁体 
玫瑰重霾中的新生者——谈初唐四杰的青春特质
《文教资料》2018年第36期68-69,97,共3页徐佳玮 
四杰在下层文人与唐诗先驱二重身份之下存在着二重矛盾,即"不绝齐梁"与其自觉开拓诗歌新风之间的矛盾。此种矛盾亦可视作四杰青春特质的两方面,须对其进行"瞻前顾后"的兼顾考量其继往开来之创造:"青春"除却热情、浪漫、激昂、天然等关键...
关键词:初唐四杰 青春特质 开拓 齐梁体 兴象 兴寄 
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被引量:5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吕双伟 丁莹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之际骈文研究"(17ZDB023)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启等则骈...
关键词:陈子龙 骈文 汉魏体 齐梁体 
从齐梁体到近体诗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3期117-124,共8页吴承学 刘湘兰 
近体诗是唐人在齐梁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与古体诗迥异的新型诗歌形式。近体诗在唐代称为“律体”或“今体”,主要有律诗、长律与绝句几种诗体。这些诗体皆有五言、七言之别,其平仄、用韵和对仗均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关键词:近体诗 齐梁 诗歌形式 古体诗 唐人 诗体 律诗 绝句 
吴体是杜甫所创的新体古诗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2期1-8,共8页葛景春 
本文对杜甫的吴体诗从诗体概念的分析、吴体渊源的探析及吴体对后世的影响和流传,做了详细的探索。认为吴体诗在形式上虽包含七律的七言八句、有四句对仗又押平声韵脚的一些特征,但在平仄声律上却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似律而非律,因"不讲平...
关键词:吴体 七律 七律变体 齐梁体 吴均体 新七言古体 
虞山诗派后期领袖冯班与清初齐梁体歌行的再兴被引量: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刘一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2027)
永明以后出现的讲究声律,涉及边塞闺怨、情爱女色等内容的七言歌行充分浸润了齐梁诗学精神,是典型的齐梁旧体,这一体裁在初唐、晚唐等齐梁诗风炽煽的时代都曾复现。清初,冯班接替钱谦益成为虞山诗派的新盟主,在虞山一邑掀起一股复齐梁...
关键词:冯班 虞山诗派 齐梁体 晚唐 清初 歌行 
“格诗”正诠被引量:2
《浙江学刊》2017年第2期140-147,共8页叶汝骏 
诗分"格"、"律"的观念在白居易以前已经形成,至其正式提出了"格诗"的名号,与律诗对举。古今学者对于"格诗"概念的含义争讼不休,有律诗说、古体诗说、五言古诗说、齐梁体说诸解,所得结论几乎遍涉中国古典诗歌的诸种体裁。从广义来说,"格...
关键词:格诗 半格诗 齐梁体 白居易 
五言诗律化进程及唐诗体格律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学术思考
《唐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167-200,共34页杜晓勤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项目批准号:04BZW022];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0-0173];2013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诗体格律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51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南北朝后期开始,诗歌的体格律问题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沈约的《四声谱》、刘勰的《文心雕龙》、锺嵘的《诗品》、刘善经的《四声指归》,是较早讨论和规范五言诗声律体格的理论著作,也是后人研究永明体、齐梁体诗律体系和艺术风格的...
关键词:《诗品》 齐梁体 四声谱 永明体 五言诗 《文心雕龙》 刘善经 诗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