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

作品数:820被引量:1461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夏宇旭任爱君何天明刘浦江韩光辉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辽代墓葬看契丹人信仰“融合与演变”
《教育思想理论研究》2024年第11期52-54,共3页危思颖 徐帆 
早期契丹人信奉东北亚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流行“死不墓”,筑墓入殓的习俗传播并不广泛。新中国成立后的契丹人,受到唐、五代及草原丝绸之路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尸骨葬和火葬数量大幅提升。其中新宗教信仰元素的出现与流行进一步地...
关键词:辽代墓葬 契丹人 萨满教 佛教 道教 
敖汉地区辽墓壁画生活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5,共5页黄晓蕾 林杨 彭晓静 骆玉梅 
辽代壁画作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装饰,更多为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而绘制。它不仅从出行、狩猎、放牧、宴饮、风景等多个方面描绘出了当时辽代人民生活的画卷,也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赤峰市敖汉地区发现的辽代遗...
关键词:辽墓壁画 敖汉地区 契丹人生活 
辽代契丹人的贞节观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王雨鸣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辽金元三朝的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研究”(L21AZS001);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古代教令与地方治理研究——以唐宋时期建州为例”(2023lslytkt-005)。
契丹人在建国前与中原文化接触较少,所以其对贞节观念十分陌生。在契汉文化交流、契汉通婚和佛教的影响下,中原地区的女性贞节观传入辽朝。中原贞节观念要求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必须从一而终,不可再嫁,这种观念在道德和婚姻关系上束缚了契...
关键词:辽代 契丹人 贞节观念 
契丹人方位观念及奇首可汗
《西夏研究》2022年第4期79-82,共4页吴英喆 洪格尔 巴德玛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发现辽朝后族碑铭文献解读与契丹小字拼读法研究(项目批准号:21AYY023)”的阶段性成果。
契丹人有着特殊的空间方位观念,似乎与现代地理学的空间方位观念逆时针相差90度。从新的角度对《辽史》有关横帐、奇首可汗故壤、辽朝五京等进行考察,发现契丹的空间方位观念与一般不同,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动态演变的过程,辽朝...
关键词:契丹 方向观念 奇首可汗 
契丹人的炊具
《边疆考古研究》2022年第2期283-297,共15页谷峤 
契丹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兼营渔猎的草原民族,“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1]。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方式和肉乳为主、粮食为辅的饮食结构,使契丹人的炊具有别于汉人的锅、釜,而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本文以考...
关键词:契丹 游牧生活 考古材料 饮食结构 饮食文化 草原民族 炊具 地域性特征 
契丹火葬墓探析被引量:2
《北方文物》2022年第2期47-54,共8页刘江涛 
火葬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人的葬俗之一,从辽建国前到辽代晚期均有发现,集中于辽建国前及辽代早期,受契丹人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出现,是其丧葬观念和墓葬制度的表现之一。作为贯穿辽朝始终的丧葬形式,火葬在不...
关键词:火葬墓 契丹人 辽代 
辽代契丹人游艺活动研究
《文化学刊》2022年第2期236-239,共4页刘天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受到生产方式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契丹人早期的游艺活动以骑射为主。辽朝建立后,统治者积极学习和提倡中原文化,汉族的游艺活动和节日习俗为契丹人所接受,逐渐盛行。契丹人立足...
关键词:契丹人 游艺 文化交流 
遼金元國家建構中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以渤海人、契丹人爲例被引量:2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2021年第1期219-230,共12页關樹東 
古代民族是族群共同體,民族認同是族群意識和行爲,指人們對自己族群的血緣、文化、歷史記憶和鄉土懷有的强烈感情和歸屬感、責任感,及相應的行爲實踐。國家是政治共同體,中國古代的國家認同即王朝意識及與之相應的政治行爲,指人們(人群...
关键词:契丹 族群 合法性 民族 文化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交游及文学活动考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2-18,共7页宋亚文 
元末契丹族后裔石抹宜孙镇守处州,与浙东文人、理学家、政治家等交游,并进行频繁的文学活动,如诸君唱和、少微唱和、刘石唱和、掀篷唱和等,为维护元末浙东的政治稳定、理学发展以及文坛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契丹人石抹宜孙为中心的雅...
关键词:元代 石抹宜孙 浙东文坛 雅集唱和 
辽金元时期河北境内契丹人的分布与融合
《保定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49-54,82,共7页陈瑞青 吴玉梅 
河北省民宗厅2020年项目“辽金元时期河北境内的民族融合研究”(202012);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校级项目“辽金元时期河北民族融合研究”(S20Y014)。
安史之乱后,契丹族开始南迁,进入河北地区。五代时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使河北北部地区成为契丹重要的聚集区。辽朝采取建立投下军州、整建制迁徙部落等方式,加强对河北地区的控制。金元时期,契丹族的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河北地区的...
关键词:契丹 民族融合 投下军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