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

作品数:1934被引量:101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繁仁王绍波李雷唐善林王博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气韵生动--评张大千的《文会图》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6期76-79,共4页郭丹妮 
“气韵生动”是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一个美学命题,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对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也是艺术批评的最高准则。张大千是近代中国国画大师,是一位“全能型”画家,其绘画成就也是从摹仿古人作品入手的。张大千1945...
关键词:气韵生动 张大千 文会图 
“气韵生动”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表达研究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5期87-89,共3页莫娴 
作为谢赫"六法论"的核心要素,"气韵生动"自魏晋以来成为中国绘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亦是历代书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历代对于"气韵生动"的论述主要在人物、山水和写意花鸟画中,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经历衰颓之后重振旗鼓,画...
关键词:气韵生动 工笔花鸟画 创作 表达 
论中国画之笔墨水色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12期76-78,共3页梅德君 
中国画的笔墨水色是水墨交融、墨色难分、浑然一体的。中国画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生相克的阴阳对立矛盾的统一。画家取象而观道,用笔用墨以"道法自然"为指导,以阴阳调和为方法,来表现生命节奏和韵律的美的。
关键词:中国画 笔墨 阴阳 天人合一 气韵生动 
约翰·杜威论艺术的生成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8期16-20,共5页肖晓玛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杜威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09HC-03)的阶段性成果
本期论坛的主题围绕艺术与审美问题展开。肖晓玛对西方著名哲学家杜威的艺术生成理论进行了探讨;李晓峰从我国传统艺术论命题"气韵生动"入手,对艺术的生成、评判和鉴赏等问题做了阐述;季汝甜、王苏君、戴苑、陈利华则分别对审美心理与...
关键词:艺术论 杜威 约翰 “气韵生动” 审美问题 生成理论 艺术问题 审美心理 
气韵生动:艺术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8期20-22,共3页李晓峰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家提出的艺术评判标准,其实质是指艺术作品要有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而这种蕴涵与彰显,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中灌注自己的生命意绪,情感意蕴,使作品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张力。艺术作品要达到“气韵生动”,...
关键词:“气韵生动” 艺术生命力 蕴涵 艺术作品 生命张力 艺术理论家 评判标准 生命意绪 
浅析谢赫《古画品录》中“六法”之“气韵生动”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年第5期59-60,共2页林潇倩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一部流传千古的著作,其中之"六法"又是著作中的亮笔,而冠于"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更是"六法"中的核心部分。"气韵生动"虽只简单的四个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意义却是无穷的,对后世的影响亦是巨大的。
关键词:“气韵生动” 《古画品录》 “六法” 谢赫 文化意义 著作 
论中国绘画“气韵生动”之美的诞生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年第4期54-56,共3页刘天召 
"气韵生动"这一美学范畴由"气"、"韵"、"生动"三个关键词组成。"气"是魏晋玄学智慧构筑而成的艺术的生命本体;"韵"对应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主题,即要求绘画艺术对艺术创作对象及艺术家本人风韵神貌、生命精神的有力表现;"生动"之美...
关键词:“气韵生动” 中国绘画 魏晋玄学 艺术家 美学范畴 生命本体 人的觉醒 魏晋时期 
气韵在中国画中的演化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年第7期38-40,共3页张梅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中,"气韵"一词由品评人物画又扩...
关键词:“气韵生动” 中国画 演化 品评标准 文学艺术 “气韵” 深入生活 “韵” 
郭熙山水画美学风格探析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年第3期42-44,共3页管丽珺 
郭熙是北宋杰出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造诣颇高,其艺术成就深为后代文人学士所称赞。纵观其艺术风格,最出色的为以下三点: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
关键词:山水画 美学风格 郭熙 艺术成就 艺术风格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经营位置 
厉与西施 道通为一——浅论“丑”在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年第3期17-18,共2页董颖博 
美与丑并存于广阔而复杂的世界之中,都由这唯一的世界生成而来,都融通于这唯一的世界。艺术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是对人生的品味,艺术是对气韵生动的宇宙的体现,艺术是以有限呈现无限。对于这样的艺术,美与丑有着相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审美价值 艺术 “丑” 西施 气韵生动 美与丑 世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