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期

作品数:365被引量:37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琛瑜陈丽丽刘传飞陶友珍王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前中期涉海律例研究
《法律史评论》2024年第2期77-91,共15页薛理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南-马尼拉海上贸易西文档案(1769-1776)的整理、翻译和研究”(项目号:20BZS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代涉海律例,早期沿用明代律例,以配合禁海政策实施。康熙中叶的海上管控由“严禁”转向“弛禁”后,清廷调整修改法例,允许民间建造双桅以上船只出海从事商贸活动。但为维护统治秩序,清廷不断制定颁行新例,将海船修造、海上航行、货物...
关键词:大清律例 海洋 海上贸易 移民 
国家整合视角下清代前中期君主巡幸的政治功能阐释
《浙江学刊》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杨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一统’与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研究”(LSYZD21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源流与方法变革研究”(19BZZ013)阶段性成果。
在清代前中期,君主巡幸作为重要的政治权力运作过程和国家治理模式,对于推进和实现国家整合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家整合的空间维度来看,君主巡幸有助于以武备军威保障边疆安定、以怀柔策略抚绥藩属贵族、以兴边安民强化国家认同,从而实现...
关键词:国家整合 君主巡幸 政治功能 历史政治学 
清代前中期宫廷西洋人的外语服务述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柯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百年史”(17ZDA195)。
以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洋人活跃在清代前中期的北京宫廷,为皇帝提供各类服务,外语服务即为其中之一。宫廷西洋人以皇帝奴仆的身份,为欧洲各国使团访华、中俄外交谈判、教皇特使访华等外交事务提供翻译服务。为了在华传教事业,宫廷...
关键词:宫廷西洋人 皇帝奴仆 外语服务 中欧交往 
宫观官制度与南宋前中期信州文人群体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24年第1期61-72,共12页张振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代宫观官制度与文学研究”(17BZW097)。
宫观官制度对宋代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他们的退居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促进了地域文学的繁荣。南渡初期,吕本中与曾几先后领任宫观官寓居上饶,在他们的吸引下,信州一带的文人士大夫时常聚饮酬唱,形成了颇为闻名的地域文人群体。南宋中...
关键词:宫观官制度 信州文人群体 吕本中 曾几 赵蕃 辛弃疾 
路地纠葛:光绪前中期的筑路争议与洋务派的因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59-72,共14页陈明亮 
2022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东南海县邝孙谋与清末民初铁路发展研究”(2022GZGJ274)。
光绪前中期,清廷内部围绕修筑铁路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路地关系作为1880-1881年、1888-1889年两次争论中的重要议题,是时人论证是否兴办铁路的重要依据。保守派以铁路占地必定对地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为由反对修筑铁路,洋务派则从路...
关键词:中国铁路史 保守派 洋务派 路地关系 李鸿章 唐胥铁路 津沽铁路 津通铁路 
现代中国的合法性是个历史问题吗?——评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清史论丛》2023年第1期279-287,共9页成一农 
“现代中国的形成”,或者与此有关的“现代中国的历史合法性”,是众多清史以及近现代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怀印教授的《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1一书,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该书第...
关键词:历史合法性 政治认同 军事实力 地缘政治 近现代史研究 前中期 民国初年 
清前中期传教士通事群体及其角色功能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3年第4期101-108,共8页陈宝良 刘国敏 
17-18世纪,缺乏通晓西方语言通事的清廷,常临时聘任在宫廷服务的传教士为通事。这些传教士通事具有多重身份,旋于中西关系中,扮演着译员、“外交使节”和顾问等多重角色。同时,他们还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桥...
关键词:清代前中期 传教士 通事 中西交往 
清前中期传教士通事群体及其角色功能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年第2期119-128,135,共11页陈宝良 刘国敏 
17-18世纪,缺乏通晓西方语言通事的清廷,常临时聘任在宫廷服务的传教士为通事。这些传教士通事具有多重身份,斡旋于中西关系中,扮演着译员、“外交使节”和顾问等多重角色。同时,他们还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
关键词:清代前中期 传教士 通事 中西交往 
“不与外事”:清前中期皇帝对皇太后角色的定位与建构
《故宫学刊》2021年第1期91-103,共13页沈欣 
清代前中期,皇帝对皇太后的尊崇孝养,并不意味着太后权力的至高无上。皇帝通过限制太后的内廷活动区域,严密控制太后的人员往来,严禁旁人向太后传递外界消息等方式,逐步切断太后与外朝的可能联系。即使有关庆典活动,虽有隆重仪制,但并...
关键词:清代 宫廷 女性 皇太后 皇权 
明清时期的柬埔寨华侨和华人
《炎黄地理》2021年第1期32-34,共3页武馨然 
延安大学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柬埔寨华侨饮食文化研究”(YCX2020032)。
明朝前中期,随着郑和七次下西洋及安全航道的开辟,移居柬埔寨的民众逐渐增多且不断发展。明末清初移民以集团为单位向柬埔寨大量移居,形成向柬埔寨移民的一次大浪潮。清初至清中叶,清政府实行迁界令,致使一部分民众向海外移民,其中就包...
关键词:华人社会 海外移民 海禁政策 柬埔寨 华工 清中叶 合法化 前中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