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诗

作品数:24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福勋薛雪高玉玲袁琳王昶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荆楚理工学院学报》《作家》《资治文摘》《现代职业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桂冠诗人
《天涯》2021年第5期4-34,共31页张炜 
从《长恨歌》到《卖炭翁》白居易作为唐代最高产的诗人,其创作宛若一条斑驳陆离的宽阔河流,一路携带大量泥沙,漫流而去。就风格而言可谓丰富之极,从瑰丽多姿的“情爱诗”到激愤揭露的“讽谕诗”,再到一些妙趣纵横的“闲适诗”、随意挥...
关键词:《长恨歌》 桂冠诗人 讽谕诗 闲适诗 白居易 情爱诗 杂律诗 瑰丽多姿 
从《诗经》的情爱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山海经(故事)(上)》2018年第6期21-21,共1页王寒 
在《诗经.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启示,可以...
关键词:《诗经》 爱情观 古代人 情爱诗 《诗经.国风》 直接描写 家庭婚姻 古代女子 
从《诗经》的情爱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山海经》2018年第3期21-21,共1页王寒 
在《诗经.国风》160篇作品中,有 52 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启...
关键词:诗经 情爱诗 爱情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升华说”下的艾米莉·狄金森的情爱诗
《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24期187-187,共1页滕波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可分为爱情诗、死亡诗和自然诗等等,从题材上而言,艾米莉·迪金森的爱情诗中单纯表现爱情又和表现性爱的诗有所区别。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概念,对诗人所创作的情爱诗进行了解读,诗人所...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 升华说 艾米莉·狄金森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升华说”下的艾米莉·狄金森的情爱诗被引量: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28-30,共3页陈文玉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批评 “升华说” 艾米莉·狄金森 意象 性爱 
试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资治文摘》2015年第5期3-3,共1页邓萍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个时代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
关键词:《诗经》 情爱诗 爱情观 启示 
从贺拉斯情爱诗看古罗马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6期94-96,共3页岳成 
"如果说爱情的魅力真的能使每个人都成为诗人,那么诗歌必然是一个民族爱情生活最真实最清晰的反映。无论是极其高尚的两性之间的爱,还是最卑贱的性关系体验,人类都选择诗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德]奥托·基弗著,姜瑞璋译:《古罗马风化...
关键词:贺拉斯 古罗马人 奥古斯都 基弗 情爱世界 罗马社会 从古至今 有夫之妇 辽宁教育出版社 宴饮诗 
陈官煊爱情诗选出版
《文学自由谈》2013年第5期140-140,共1页
这套诗选分为《来生相爱》、《相爱来生》、《来生相约》、《相约来生》四卷。陈官煊,四川人,现旅居美国洛杉矾。此君一生情感丰沛,著作等身。七十高龄之后,开创诗坛之最,写出千首情爱诗,将男女之间的甜蜜、凄婉、残忍、绝望刻画...
关键词:中国文联出版社 诗选 爱情 四川人 情爱诗 相爱 诗坛 凄婉 
从《诗经·国风》“情爱诗”看周代淑女的品格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5期8-9,共2页于洋阳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及人民生活风貌。风,小雅,大雅,颂则被称为《诗经》之四始。朱子《诗集传》①序言中有言:"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格言其情者也。"...
关键词:诗经 国风 周代女性 
从《诗经》中的女性情爱诗看孔子的伦理观
《文艺评论》2013年第2期139-143,共5页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诗经>的伦理与叙事"(编号:ZK1079)
历代以来,《诗经》解读的巨大分歧表象上源于对《毛诗序》的理解,而实质上争议的焦点则是对《国风》和《小雅》中以郑卫风诗为集中的男女情爱、婚恋、闺怨等内容的理解。《诗经》中《颂》和《大雅》由于指向较为明确,除个别问题外并...
关键词:《诗经》 情爱诗 伦理观 孔子 女性 《小雅》 《国风》 《毛诗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