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

作品数:615被引量:7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梅朱志荣于春海谭宏姣赵宗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北方论丛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象性思维和刘钻的《太平有象》
《北方论丛》2019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王士军 
我们祖先在面对熟识又陌生的世界时,起初通过模仿自然来认识和掌握世界,向自然界的生物学习生存的能力,先祖们象天法地,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就早期文字产生而言,象形为字,一字一图,文图合一,立象成文,以象尽意。可说象性思维是中华文明...
关键词:维和 立象尽意 生物学习 观物取象 审美意识 中华文明 世界 自然界 
六朝送别诗“感物取象”探论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3年第3期21-25,共5页叶当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品>;<文心雕龙>之比较研究"(编号:11BZW019);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嵇康文学研究"(编号:AHSKF09-10D61)阶段性成果
送别之际,与离别相关的景象容易触发主客的感情涟漪。感物取象、化物象为意象,在意象中浸润诗人的离愁别绪,是六朝送别诗意象生成的主要方式。六朝送别诗感物取象主要侧重于自然物象与社会物象,所取意象有着非常强的写实性。追溯感物取...
关键词:六朝 迭剐诗 感物取象 感物吟志 
深于取象:甲骨文字的意义生成及其文学意蕴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1年第1期1-5,共5页李振峰 
甲骨文字的意义生成以"取象"为基础,是一种介于文字符号和艺术符号之间的混合物,既具有文字符号的全部功能,又具有艺术符号的审美属性。作为卜辞文学的载体,甲骨文字以其诗性的"取象"内涵促进了卜辞文学意蕴的生成,甲骨文字之美是卜辞...
关键词:观物取象 文字符号 卜辞文学 甲骨文 
观物取象:艺术创造的基本方式被引量:7
《北方论丛》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王朝元 
从自然之象到意中之象 ,进而成为艺术之象 ,这是艺术创造者凭借对客观自然的情感感受 ,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造的升华与飞跃。观物取象则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基本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观物取象 艺术创造 境界 
试论我国古代形象思维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北方论丛》1986年第2期47-54,共8页李欣复 
形象思维论并非西方独有。产生于殷周的《易经》中的观物取象思想,实际就是我国最初的形象思维论,它比亚里士多德的论想象和记忆,
关键词:形象思维 起源 古代 演变 亚里士多德 观物取象 《易经》 非西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