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矫正

作品数:14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周亮崔佩玲杜玉祥马晓燕赵继超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湖南大学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致富时代(下半月)》《中国监狱学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检察机关假释建议权相关问题研究
《天津检察》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李革 张鹏 张强 
假释作为一种社会化行刑方式,在使罪犯得到社会化的教育改造和人格矫正、预防罪犯再犯罪、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目标、节约行刑成本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估制度没有建...
关键词:检察机关 建议权 假释 行刑方式 罪犯再社会化 人格矫正 司法实践 现实原因 
无疯狂不成长——“小疯妮”错位人格矫正记
《中国德育》2020年第17期63-66,共4页徐霞 
真正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不是讲人生的大道理,不是控制和改变,而是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去爱、去影响孩子。小章,名字给人的错觉是男孩,实际是我班一名女生。身材高挑,皮肤白嫩细腻,说话细声细气,穿着也较其他女生成熟...
关键词:身材高挑 人格矫正 真正的教育 大道理 
大学生“热点”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矫正与养成被引量:2
《学理论》2010年第17期187-188,共2页苑世芬 
南京邮电大学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项目课题成果(XC208017)
随着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借网络世界而迅速地产生、传播,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信息与人格教育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社会"热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热点问题 人格信息 价值 
人格矫正在预防激情犯罪中的运用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年第9期183-185,共3页孙欣 崔佩玲 
情绪冲动型的激情犯罪在伤害和杀人案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近年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激情犯罪人群的人格障碍入手,对由该障碍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再对形成该人格障碍的原因和该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进行剖析,最后再从预防该人格...
关键词:激情犯罪 人格障碍 人格矫正 犯罪预防 
人格矫正在预防激情犯罪中的运用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年第8期99-100,128,共3页孙欣河 崔佩玲 
情绪冲动型的激情犯罪在伤害和杀人案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近年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激情犯罪人群的人格障碍入手,对由该障碍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再对形成该人格障碍的原因和该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进行剖析,从预防该人格障碍的...
关键词:激情犯罪 人格障碍 人格矫正 犯罪预防 
未成年犯罪人的人格缺陷及认知疗法在人格矫正中的运用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王燕 
在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中,14周岁至18周岁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形成的犯罪人格具有临时性,较为容易矫正。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统计学分析及犯罪心理成因的分析,针对未成年犯罪人致罪内因——人格缺陷,运用认知疗法完善...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人 犯罪人格 认知疗法 人格矫正 
人格矫正在犯罪预防中的运用被引量:5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刘立霞 尹璐 
中国博士后科学(20060390581)"品格证据研究"的成果之一
本文分析了人格障碍的含义及类型,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论证了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提出从防止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对人格障碍进行矫正两方面进行犯罪预防,探讨了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等矫正人格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人格 人格障碍 人格矫正 犯罪预防 
刑法人格主义的检讨与革新
《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3期74-79,共6页周亮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
关键词:刑法人格主义 人格刑法学 人身危险性 人格调查 人格矫正 
刑法人格主义的检讨与革新被引量:6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38-45,共8页孙昌军 周亮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行为...
关键词:刑法人格主义 人格刑法学 人身危险性 人格调查 人格矫正 
重复犯罪罪犯人格特征分析被引量:20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3期211-213,共3页陈卓生 张喆 韩布新 
目的:了解重复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分别对重复犯罪罪犯和第一次入狱的罪犯进行测量。结果:重复犯罪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和犯罪思维模式四...
关键词:人格特征分析 罪犯 犯罪 人格异常 思维模式 异常现象 社会因素 人格因素 人格矫正 攻击性 统计学 同情心 针对性 可能性 质量 教育 维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