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去雄

作品数:202被引量:1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余渝张志刚刘丽王旭文孔宪辉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轻量化MLCE-RTMDet的人工去雄后玉米雄穗检测算法
《农业机械学报》2024年第11期184-192,503,共10页李金瑞 杜建军 张宏鸣 郭新宇 赵春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0701);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2XJ05A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2304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7341);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BNY-217)。
玉米制种田遗漏雄穗检测是实现人工去雄质量评估的关键。针对现有玉米雄穗检测模型面临的参数量大、检测效率低和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TMDet-tiny的轻量级雄穗检测模型MLCE-RTMDet。模型采用轻量级的MobileNetv3作为主干特征提取...
关键词:无人机 目标检测 人工去雄 玉米雄穗 RTMDet 轻量化网络 
植物雄性不育常见考点及备考策略
《教学考试》2024年第46期23-26,共4页冀丹 贾妮 郑金龙 
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导致不育的现象。雄性不育的个体,其花粉败育,无法自花授粉进行自交,但雌性器官正常发育,仍能接受外来花粉结出杂交种子。雄性不育可作为重要工具用于各种作物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关键词:雄性生殖器官 外来花粉 自花授粉 杂交种子 人工去雄 雄性不育 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利用 
量化分析水稻杂种优势及杂交稻改良育种的遗传基础
《科学通报》2023年第28期3727-3728,共2页顾周琳 朱舟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2021389)资助
杂种优势指遗传差异的双亲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在生长速率、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该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改良作物的关键农艺性状.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类日常总卡路里摄入量的21%来自水稻,...
关键词:杂交制种 人工授粉 三系配套 杂交稻品种 人工去雄 遗传基础 半矮秆 袁隆平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蔬菜》2023年第1期75-75,共1页
利用雄性不育培育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已成为国际制种业的主要趋势,其可免去人工去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可提高杂交种子的纯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辣椒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经济蔬菜作物之一。在辣椒中有2种类型的雄性不育系...
关键词:杂交制种 雄性不育 杂交种子 蔬菜作物 人工去雄 制种业 不育系 辣椒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甘育5号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李怀德 姚友旭 崔同霞 吴智年 杨俊海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科技项目(GNKJ-2019-17);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2020K-GNZY-01)。
甘育5号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以宁春33号为母本,以自选系99W169-2-1-1-1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有性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春小麦品种。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210008。
关键词:春小麦品种 人工去雄 系谱法选育 高产稳产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春小麦新品种 自选系 有性杂交 
保山市大棚辣椒人工杂交制种免打标记技术被引量:1
《云南农业科技》2022年第5期27-29,共3页李志杨 李玉华 杨和团 岳发伟 杨丽娟 蔺应达 
辣椒人工杂交制种是一项操作精细化、工序繁多、制种成本高的工作,如何降低制种成本,简化制种工序,提高杂交种子纯度是辣椒人工杂交制种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大棚辣椒人工杂交制种技术改进与创新,总结出一套大棚...
关键词:辣椒 人工去雄 杂交制种 免打标记 
莴笋人工去雄授粉的4种方法及比较
《长江蔬菜》2022年第6期57-59,共3页李家慧 徐冬梅 文静 王强 黄海涛 牛义松 王治斌 张杰 
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抗逆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研究。
莴笋(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植物,与生菜、油麦菜一起统称为莴苣。莴笋属高度自交作物,有研究认为莴笋的自然杂交率不到3%^([1])。莴笋花器构造特殊,为舌状花,花较小,柱头包裹在花药里面,1朵花由20多朵舌状小花组成,其花无法...
关键词:莴苣属 杂交率 莴笋 蕾期 油麦菜 舌状花 生菜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长麦16号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202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李维宇 高杰 田大光 冯军 张萌 陈丽红 林波 
长麦16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86054"为母本,以自选系"SL0329"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有性杂交,通过多年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的春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麦20190001。1特征特性该...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 人工去雄 高产稳产 系谱法选育 分蘖力 农业科学院 春性 特征特性 
遗传发育所玉米育性研究获进展
《粮油与饲料科技》2020年第5期51-51,共1页
玉米杂交优势强,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我国杂交种普及率近乎100%。玉米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解决制种过程中人工去雄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化榜组长期致力于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克隆和应用,已克隆数个...
关键词:制种过程 人工去雄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基因 中国科学院 生物学研究所 PLANT 遗传发育 
中科院遗传所/北京蔬菜中心研发新型番茄雄性不育系统
《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目前,番茄的杂交制种主要以人工去雄授粉的方式进行,存在制种成本高、杂交种纯度难保证等风险。利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进行杂交种子生产,可减少人工去雄劳动量从而降低成本,并可提高种子纯度以及避免亲本流失。目前,番茄中已报道了50余...
关键词:杂交制种 雄性不育系 种子纯度 制种成本 人工去雄 隐性核不育 杂交种纯度 大量繁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