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悼亡诗

作品数:23被引量:3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宁付飞亮王亚妮张箭飞黄丽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运城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长安学刊》《文教资料》《文学教育(中)》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梦亡妻》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悼亡诗的表现诗学——《江城子》、《梦亡妻》之比较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陈玲 张亚楠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梦的形式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沉郁凄凉,感情真挚。然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东西方的文学特征也不尽相同。中国表现诗学起源于心物感应论,其艺术特征表现为写意、传神、婉约,...
关键词:跨文化视域 表现诗学 艺术特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互文性视角解读中西悼亡诗《梦亡妻》和《江城子》
《海外英语》2013年第12X期206-207,220,共3页于海利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一种独特典型,融合了爱情和死亡的诗歌两大主题。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是中西方著名的悼亡诗,拥有着相同的主题——都是以记梦的方式来悼念已故的妻子,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千古流传。但由于时空差异,中...
关键词:互文性 苏轼《江城子》 弥尔顿《梦亡妻》 
从《鹧鸪天》和《梦亡妻》的对比看中西悼亡诗的差异被引量:2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89-191,共3页蒋倩 
中国北宋诗人贺铸的《鹧鸪天》和英国十七世纪诗人弥尔顿的《梦亡妻》同为悼亡诗,同样真挚感人,但二者在表达方式、感情基调方面却有较大不同:《鹧鸪天》通过大量平实朴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悲中有痛...
关键词:悼亡诗 《鹧鸪天》 《梦亡妻》 表达方式 感情基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