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推理

作品数:13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沈艳萍徐景亮沈育刚潘艳艳孙亚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西学院学报》《外国语文》《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外语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推理机制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11期33-42,共10页沈艳萍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对话句法共振与语用推理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XJC74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共振是对话句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事态场景理论引入对话共振研究,构建对话的事态场景耦合分析模式,探讨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认知理据。研究表明,对话结构的共振程度取决于事态场景转喻模式的耦合度,也与事态部分的转喻...
关键词:对话句法 句法共振 事态场景 耦合 语用推理 转喻 
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推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36-150,共15页沈艳萍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对话句法共振与语用推理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XJC74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共振是对话句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事态场景理论引入对话共振研究,构建对话的事态场景耦合分析模式,探讨对话句法共振的转喻认知理据。研究表明,对话结构的共振程度取决于事态场景转喻模式的耦合度,也与事态部分的转喻...
关键词:对话句法 句法共振 事态场景 耦合 语用推理 转喻 
“不是A(而)是B”构式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61-66,共6页周忠杰 刘婧 
2020年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力动态视阈下英汉致使构式语义对比研究”(SCWY20-20)。
“不是A(而)是B”构式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两大类。语义否定是一种客观识解,而语用否定是一种主观识解。在语用否定构式中,A和B常常体现为一种梯级关系、隐喻关系或者转喻关系。它的生成机制主要是范畴化思维、隐喻或转喻思维。它...
关键词:不是A(而)是B 认知机制 梯级推理 隐喻推理 转喻推理 
从“你是说”引述回应看元语解释的否定功能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78-88,共11页李宇凤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交际互动中的隐性否定研究”(16BYY134)资助。
本文从"你是说"的引述回应用法出发,讨论引述回应、元语解释与语用否定的互动关联,证明元语解释是一种普遍且独特的回应否定手段。"你是说"引述元语解释性回应,根据其解释动因的主客观差异,决定其表达话语信息的肯定推测或主观反预期的...
关键词:“你是说” 引述回应 元语解释 转喻推理 评价否定 
论转喻思维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被引量:5
《外国语文》2017年第2期127-131,共5页潘艳艳 
针对中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和外语界学者们关于探索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呼吁。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转喻在人类的...
关键词:思辨能力 转喻 转喻推理 课堂教学 
When复句的多义性研究被引量:1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68-74,共7页冯莎 李瑛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JJ201512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推理为理论基础,对when复句的多义性进行解读,分析了when复句的时间意义和其他抽象关系(因果、条件、让步、对比关系)之间的联系,厘清了隐喻和转喻在when复句语义延伸中发挥的重要作...
关键词:when复句 多义性 原型范畴 隐喻延伸 转喻推理 
“如果”独立条件句:基于心理空间-转喻推理模型被引量:5
《外语教学》2013年第4期11-14,共4页孙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务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基于语料库方法”(项目编号:12YJC740092)的研究成果
"如果"独立条件句指省略主句的"如果"条件复句,本文建立"心理空间—转喻推理模型"研究主句省略的缘由以及独立条件句的理解。结果表明,"如果"作为空间建构语以现实空间为起点触发了假设空间,但主句内容已存在于现实空间,成为衬托从句内...
关键词:“如果”独立条件句 心理空间 转喻推理 
间接言语行为与转喻推理
《北方文学(中)》2013年第1期140-141,共2页王晓旭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过程来理解话语传递的真正意义。Panther和Thomburg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认为言语行为脚本结构中的转喻关系构成了交际的自然推理图式,从而揭...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脚本 转喻推理 类型转换 
《日出》中“小东西”请求言语行为的转喻分析
《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91-93,共3页刘明艳 阮礼斌 
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语用结合的角度分析《日出》中"小东西"这一角色的请求言语行为的转喻现象以及会话中所体现的转喻思维中所涉及的认知和语用因素,同时期望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请求 言语行为转喻 转喻推理 
间接言语行为认知转喻推理及其实践性分析
《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孙显云 
与隐喻一样,转喻在本质上也是人们言语行为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言语行为脚本模式,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
关键词:转喻推理 ICM模式 脚本模式 间接言语 实践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