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指

作品数:192被引量:162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昌来张长永沈家煊袁毓林王燕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事物化和事态——再论自指和转指被引量:8
《中国语文》2019年第4期430-446,511,共18页曹道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事态观之下的汉语分裂结构句法语义研究(17BYY158)”的阶段性成果
汉语VP在得到适当标记时,其所述情状转指(/转喻)事态,事态即事物化情状。以情状转指事态有自反性,故为自指性转指(/自指性转喻)。事态指称总是受触发的临时性认知解读,无需做动词即名词的词类预设。汉语自指性转指结构包括主宾语小句VP...
关键词:事物化 事态 自指 转指 概念转喻 分裂句 
古汉语“者”:自指和转指如何统一被引量:11
《中国语文》2017年第3期277-289,共13页吴怀成 沈家煊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3CYY0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编号:2015M571214)资助
本文讨论如何对先秦"者"的各种用法做统一的解释。首先说明"者"无法统一为"名词化标记",试图这样统一的努力不成功。然后说明朱德熙将"者"统一为"转指标记"的提议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值得肯定的地方是把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
关键词:先秦“者” 自指 转指 提顿复指词 
上古汉语“者”的所谓自指标记功能再议被引量:4
《中国语文》2015年第2期133-140,192,共8页孙洪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古汉语无标记指称化现象研究”(12CYY041)资助
本文对上古所谓自指标记"者"构成的"者"字结构的句法分布作详尽的描写,并探讨其语法意义及来源,认为这些"者"的语法功能可分三类:语气词,在表判断或解释的句子中充当话题标记,条件小句后和时间名词后的"者"是由此而生的;助词,附着在"数+...
关键词: 转指 自指 上古汉语 
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被引量:40
《中国语文》2012年第4期338-346,384,共9页张伯江 
汉语词类的"名动包含"说和"新动单名双"说对现代汉语的词类面貌有很强的解释力。现代汉语有一大批双音节的动词通过语义的"转指"形成了同形的双音节名词,其中有一些还发生了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本文分别描写和讨论了这些现象,认为这...
关键词:双音词 转指 重新分析 词类意识 
工具格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与袁毓林先生商榷被引量:11
《中国语文》1997年第3期215-218,共4页周国光 
"的"字结构称代中心语这一语法现象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袁毓林先生的论文《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的"字结构自指、转指的情况以及"的"的语法、语义功能。袁...
关键词:句法结构 工具格 中心语 工具成分 转指 语义功能 句法空位 中国语文 汉语语法研究 动词构成 
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被引量:180
《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241-255,共15页袁毓林 
本文凭借谓词隐含等观念,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概括"的"字结构称代中心语的规则:只有作区别性定语的"X+的"能弥代从 X 中提取出来的中心语 Y,但特定的语境指示可使不符合上述句法、语义约束的"X+的"也能称代 Y。接着证明名词性成...
关键词:中心语 语义功能 谓词隐含 名词化标记 语法功能 谓词性成分 句法成分 提取 名词性成分 转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