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指

作品数:192被引量:162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昌来张长永沈家煊袁毓林王燕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准领属构式的实现机制
《汉语学习》2024年第1期12-24,共13页李劲荣 毛翔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汉语形义错配构式的接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BYY182);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比较语言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的资助。
以往研究多从生成的角度讨论准定语问题,本文认为,准定语并不需要经过移位或糅合等句法操作程序生成,而是直接在领属结构形式“N_(1)的N_(2)”的基础上实现。其实现条件和机制为:当N_(2)为实体名词时结构存在实现准领属关系的可能,但需...
关键词:准领属构式 实现机制 压制 转指 去及物化 
“有+VP的NP”与“有+NP+VP”的变换限制——兼论“有+NP+VP”的情态表达功能
《现代语文》2024年第1期67-76,F0002,共11页王梅晓 寇鑫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
关键词:“有+VP的NP” “有+NP+VP” “有”字结构 变换限制 自指 转指 情态表达功能 
语言文字学著作导读
《现代语文》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朱德熙先生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字结构存在“自指”“转指”两种类型,此后,相关现象便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着力分析两类“的”字结构的内部差异,及其与定语和定语小句间的对应关系。近些年来,则更加关注“自指”...
关键词:语言文字学 “的”字 朱德熙先生 汉语语法研究 汉藏语系 修饰性 内部差异 转指 
形容词转指的三音节手段及相关问题
《汉语学习》2023年第6期46-56,共11页张振亚 王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白话报刊多层标注语料库建设与研究(1815-1949)”(项目号:22&ZD306)资助。
音节数目的多寡具有形式手段意义。除常规转指手段外,形容词还可以使用三音节作为形式手段实现转指。“老糊涂、高富帅”等并不是无标记转指。从音节数目的角度看,“编辑、剐蹭”等也不是无标记转指。同等条件下,更大音节数目倾向实现...
关键词:形容词 转指 三音节 音节数目 形式手段 
近代汉语中的动源职事称谓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1期38-41,共4页曾子涵 陈练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图式性词汇构式与相关句法构式的互动演化研究”(23BYY029)。
动源职事称谓是指由职事义动词直接转指为职事人员的称谓。近代汉语动源职事称谓从结构上看,以动宾式和并列式为主,且动词多转指为施事;从内部语义和语法来看,存在“异形同指”和“同形异构”两种情况;从义类优势分布和转指语义限制来看...
关键词:近代汉语 动词转指 无标记转指 职事称谓 
从“自指”“转指”角度看“的”的分类与区分
《汉字文化》2023年第21期125-128,共4页徐畅 
文章从“自指”“转指”角度对语句中出现较多的虚词“的”的基础性知识进行了说明。主要讨论了“的”的分类问题,把“的”从自指角度分为了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从转指角度分为了结构助词,共三类。并从语义的细微差别入手对“自指”“转...
关键词:“的” 自指 转指 分类 区分 
“的”字结构充当主语的特殊“是”字句
《汉语学习》2022年第5期64-71,共8页邹玉华 
法律语体中有一种“的”字结构(“VP的”)充当主语的“是”字句“VP的”中的“的”是转指而非自指。通过对通用语言的用例分析发现,“‘VP的’是行为”这种句式(如“懂行的是偷”)中的“VP的”只能指人不能指物,更不能指与VP里的动词没...
关键词:“是”字句 “的”字结构 自指 转指 
指物名词“东西”来源与形成新探被引量:2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1期115-125,共11页冯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15ZDB098)阶段性成果
有关指物名词“东西”来源的讨论很多,但至今仍无确论。指物名词“东西”来源于空间意义的“东西”,由空间意义的“东西”变化为指物名词是基于空间有界性的转指。四字式与句子内的“东”“西”对称或“东西”组合表示事物,是“有界空...
关键词:指物名词 东西 转指 概念显著性 
比较到比喻:“介词+X+有(得)(一)拼/比”的语义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汉语学习》2021年第6期77-84,共8页孔国兴 
湖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531118010641);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项目“湘桂两省区少数民族地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JDYB21)资助。
现代汉语中有一组表比较或比喻的结构“介词+X+有(得)(一)拼/比”。该结构是由行为转指结果促使其发展为平比结构,比较范围和对象的扩展则使其由表示比较转而表示比喻。“介词+X+有(得)(一)拼/比”与“介词+X+一样”语义相同、形式相近...
关键词:“有(得)(一)拼/比” 转指 比较 比喻 
“X里”和“X中”的异同及其认知机制被引量: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张翠吉 
“X里”和“X中”是汉语中常见的方位结构,它们的使用有同有异。前人对其异同已有很多细致的描写,但对其异同点存在的原因解释不足。在前人研究和语料库统计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有界、无界等理论,对相关现象进行重...
关键词:认知机制 隐喻 转指 有界 无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