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指

作品数:192被引量:162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昌来张长永沈家煊袁毓林王燕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语言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论事件属性名词与自指“的”字结构的选择限制被引量:12
《当代语言学》2017年第3期396-418,共23页寇鑫 袁毓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12&ZD17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2014CB340502)的资助
朱德熙(1983)指出,汉语中的"VP的N"结构存在自指与转指两种类型。本文从中心语名词N与表示事件的VP间的选择限制关系入手,讨论自指"的"字结构的形成机制。首先,自指类"的"字结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由内容义名词构成的同指性自指结构...
关键词:“的”字结构 自指 转指 事件属性名词 物性角色 一价名词 
《语言、思维与大脑中的转喻》介绍被引量:1
《当代语言学》2015年第3期372-374,共3页Boguslaw Bierwiaczonek 曾国才 
转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对转喻的认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语言思维与大脑中的转喻》(Metonymy in Language,Thougt and Brain)由波兰学者Boguslaw Bierwiaczonek撰写,于2013年由Equinox Publishing出...
关键词:转喻 认知机制 神经学 上下义关系 选择限制 认知语言学家 语法化研究 转指 认知原则 分析形式 
转指和转喻被引量:739
《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1期3-15,61,共14页沈家煊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对待转喻的观点出发,论证汉语“的”字结构转指中心语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语法转喻”。转指的规律跟认知上转喻的规律基本一致。文中提出一个转喻/转指的认知模型,“认知框架”和“显著度”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概...
关键词:转喻 转指 认知 显著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