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

作品数:9806被引量:95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腊生许友根马庆洲刘飖尚荣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厦门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状元老爸不一般
《作文通讯》2019年第19期21-22,共2页邱芃苡 高良连 
老妈常跟我说“:你爸可厉害了,是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呢!”老爸总是憨厚地笑着摆摆手,不显山不露水。说老爸是状元吧,我还真不信。你看他,个子不高,大腹便便,平常看起来有点儿呆,笑的时候傻乎乎的,一点儿状元的样子都没有。全身上下,也...
关键词:高考文科状元 元老 错别字 作文 
愿天速变作男儿——从“女状元”故事流变看明清时期的女性意识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65-70,共6页王璐瑾 
"女状元"故事起源于五代时期临邛女子黄崇嘏的事迹,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丰富与改编。在"女状元"主题的文学作品中,文人创作与民间戏剧在对待女性社会身份及地位的态度上存在差别。民间戏剧倾向于传统观念,文人创作则表现出一定程...
关键词:女状元 黄崇嘏 女扮男装 
科举学与教育史研究的互动——李弘祺先生访谈录被引量:2
《科举学论丛》2018年第2期136-141,共6页李弘祺 刘海峰 
刘海峰:听说您从台南一中毕业后,保送成功大学电机系,后来因为志趣不合,1964年以全台湾联考状元的成绩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您高中联考状元的经历对日后研究科举制度有没有一点影响?李弘祺:我想不是太多。我认为联考不过就是测量你会不...
关键词:研究 教育史 科举制度 电机系 志趣 官式 状元 经历 
状元筹、中秋博饼与科举习俗的现代遗存被引量:9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56-64,共9页刘海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考制度改革研究"(16JJD880029)
厦门中秋博饼习俗并不是由郑成功部属洪旭所发明,而是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的博"状元筹"或"状元签"的科第习俗演化而来。博状元游戏源远流长,其传播经历了从学子文人卜巧求运的雅趣到庶民家庭团圆助兴活动的演变过程。闽南一带以...
关键词:状元筹 中秋博饼 科举习俗 
杨慎在科举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69-74,共6页张亚群 李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培养"(BAA100015)
作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和著述最多的学者,杨慎识见博洽,影响深远。仕途坎坷使他以著述为寄托,立德、立言。他谪戍云南35年,笔耕、讲学不辍,促进了云、贵儒学文化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科举文献,文化遗产惠及后人。作为儒学理想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杨慎 状元 科举文化 地位与影响 
巧用错题,统筹时间
《求学(理科版)》2011年第10期65-65,共1页韩洪刚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三年,回想三年前自己从一名平凡的学生一跃成为高考状元:感悟颇多。因此,我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写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关键词:错题 巧用 时间 高考状元 感悟 学生 同学 
艺术的价值与价格——以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会“状元”为例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简圣宇 
无论古今中外,在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深刻的、根本的致命缺陷:人类自有艺术至今,从未建立起一套对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精确的、可量化的、可量化的、可推演的、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
关键词:中国 当代艺术 艺术价值 “状元” 拍卖会 价格 艺术作品 评价体系 可操作性 
寓言杯中高考茶(六) 平常心,值千金
《考试(高考族)》2007年第9期53-53,共1页林间 
【经典寓言】古时候有位神射手,练就了百步穿杨的绝活,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总是一箭射中靶心,从来没有失过手。国王听说后,特招他入宫表演。御花园里,国王指着用铜钱做成的箭靶对他说:"百步之外,如果你能一箭中的,我会赏赐你黄金...
关键词:高考 比赛 状元 寓言 黄河 启示 长江 汽车 紧张 甲壳 
高考状元热省思被引量:1
《科学中国人》2005年第9期14-15,共2页张亚群 
关键词:状元 高考 招生考试 社会现象 理科 
“高考”比较岂能以偏概全——从哈佛拒收SAT“状元”谈起被引量:1
《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第20期10-14,共5页张亚群 
“高考”比较不能以偏概全,哈佛拒收SAT状元,中国不能照搬,要具体分析中美“高考”制度的差异及其适应性;比较中美“高考”制度的得失,必须顾及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我国高考改革,更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招考模式。
关键词:高考 SAT ACT 比较 以偏概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