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埚炼铁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相关作者:刘培峰潜伟李延祥吴斗庆张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铸造设备与工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煤炼铁的历史考察被引量: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年第9期85-90,共6页刘培峰 李延祥 潜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明清西南矿冶技术研究”(5186113530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开放课题(KJSYJ201811)
由有机燃料转变为化石燃料是人类能源应用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煤炼铁研究从冶金史领域扩展到了科技考古、经济史、社会史等多个领域,并得出多项重要的结论。然而,总结欧美煤炼铁技术的发展史可知用煤在竖炉中冶炼生铁需要...
关键词:煤炼铁 竖炉 坩埚炼铁 
传统坩埚炼铁产品与工艺过程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年第4期448-460,共13页刘培峰 潜伟 李延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明清西南矿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186113530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开放课题(项目编号:KJSYJ201811)
为解开山西传统坩埚铁的品质之谜,文章结合科学实验和前人成果综合分析了坩埚铁的组织、成分,并从冶铁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反应过程及产品形成原因。山西传统坩埚铁含碳量不稳定:一步法坩埚铁的碳含量在1.3%~2.46%,部分属于钢,部分属于铁...
关键词:坩埚炼铁 实验分析 反应过程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之坩埚炼铁法研究
《缤纷》2017年第2期93-95,共3页刘萍 
阳城县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偏僻山区,为中国生铁冶铸术的重要留存地。阳城生铁冶铸技艺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关键词:手工技艺 阳城县 生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炼铁 山西省 晋城市 国家级 
山西传统坩埚炼铁技术类型、分布及其形成原因被引量:4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86-92,共7页刘培峰 李延祥 潜伟 
山西传统坩埚炼铁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步法和两步法,每种类型又包含多种不同的方法。一步法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南段,两步法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中段。形成两种类型的主要原因是各地不同的资源特征,矿石品位低且还原性好、还原剂含硫量低的...
关键词:坩埚炼铁 一步法 两步法 
技术格局与“大分流”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10期29-33,共5页刘培峰 李延祥 潜伟 
结合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及相关的技术分析,发现明清时期,冶铁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明清时期,南方仍然使用竖炉木炭炼铁,北方大部地方由于坩埚炼铁技术和产品的传播,形成了以煤为燃料,以坩埚炼铁为主的生产格局。由于鼓风技术的落后,...
关键词:坩埚炼铁 技术格局 “大分流”理论 
山西传统铸铁技术成就被引量:1
《铸造设备与工艺》2015年第3期58-61,共4页刘培峰 李延祥 潜伟 
本文以最早炼出铸铁、坩埚炼铁和阳城犁镜为代表介绍了山西传统铸铁技术的成就,突出体现了这些技术在中国及世界冶金史上的地位、贡献和价值。并指出传统铸铁工艺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最早炼出生铁 坩埚炼铁 阳城犁镜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被引量:5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年第2期216-222,共7页刘培峰 李延祥 潜伟 
通过文献考证与技术类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清代坩埚炼铁法的传播和演变进行归纳总结。成书于康熙四年(1664)的《颜山杂记》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坩埚炼铁技术的文献。山西阳泉地区两步法坩埚炼铁技术有两种:第一种(两步全用坩埚)在康熙...
关键词:坩埚炼铁 源流焦  
从文献记载看我国古代焦炭炼铁被引量:3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4年第1期41-49,共9页刘培峰 李延祥 潜伟 
前人对焦炭炼铁的研究大都从字面意思推测,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和考证,更缺乏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技术的辨析和文献考证,认为现有文献不能证明我国在明代就已经使用焦炭炼铁,清初的焦炭炼铁是以坩埚炼铁...
关键词:古代焦炭炼铁 竖炉炼铁 坩埚炼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