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

作品数:91被引量:7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世年刘全志王金良李珺平刘蔚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探赜
《史林》2025年第1期87-95,218,共10页把梦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霸论与战国秦汉国家治理思想研究”(21YJC770001)阶段性成果。
《史记》载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基于荀学的学术旨归,学者对“帝王之术”也产生了不同理解,如黄老君人南面之术、儒家王道学说与战国强兵定胜之法等。实际上,荀子所论“帝王”主要指尧舜圣王,既不是“无为”的黄帝,也不是儒家王...
关键词:李斯 “帝王之术” 荀子 “法后王” 历史书写 
荀子生平续考——从相关文献中找出可靠史料
《邯郸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王泽春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BS018);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校级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XZQN-13)。
根据现存的不同文献,荀子的活动时间长达百年之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没有对文献进行辨伪与解读工作,而径直作为研究荀子生平的史料。通过对不同文献的真伪、先后、性质、本事还是旁设、句读与理解的分析,以及在史料采用上坚...
关键词:荀卿 孙卿 生平 文献 史料 
荀子的处境与追求
《传记文学》2020年第12期133-143,共11页何汉杰 
荀子之生时大概与孟子之卒时相当,如此,孟子卒后,儒家要经过几十年的沉潜,等待荀子成长,再一次爆发出照彻历史的光芒。冯友兰说:“孟子以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1]诚然,荀子在言辞上冲破了孟子“人性之善也...
关键词:冯友兰 人性之善 荀子 荀卿 孟子 沉潜 儒家 人之性恶 
荀子入秦
《前线》2019年第11期82-84,共3页张美玲 张沫飞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荀子》一书汇集了荀子及其后学的主要思想言行。荀子出生于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况,字卿,故时人尊称其为"荀卿"。由于史料缺乏,荀子的生卒年于史无考,说法繁多,根据记载推断其大约活跃...
关键词:战国末期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 《荀子》 思想言行 生卒年 荀子 荀卿 
荀卿之教,青蓝绚兮
《学生天地(初中版)》2019年第11期26-28,共3页杨雪瑾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关键词:中规 青蓝 君子曰 
先秦时期的辞赋概况
《对联》2019年第5期20-21,共2页李牧童 
先秦时期是辞赋的形成阶段,或者叫发轫阶段。根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辞赋家有屈原、荀卿、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汉书·艺文...
关键词:先秦时期 辞赋家 史书记载 屈原 宋玉 唐勒 艺文志 荀卿 
西湖秋赋
《对联》2019年第3期22-22,共1页王翼奇 
辑之义也。章学诚对于辞赋兴起之因缘讲述得比较到位,既认识到了诗骚肇其端的作用,也看到了战国时诸子百家之文对于辞赋产生的影响。后来的姚华在其《弗堂类稿》中论及赋之源流时,从古诗之六义出发,再讲到荀卿演赋,楚辞递兴,赋也日益成...
关键词:西湖 诸子百家 辞赋 章学诚 诗骚 因缘 六义 荀卿 
《荀子》:学者之文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2019年第1期77-78,共2页郭媚媛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人,生于赵,游于齐,仕于楚,其间亦曾仕赵、人秦,事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子》一书,史称荀卿自著,郭沫若《荀子的批判》认为全书百分之八十是荀子所写。
关键词:《荀子》 学者 郭沫若 荀卿 
荀卿,蟹有几条腿
《海燕》2018年第9期154-156,共3页国胜连 
戊戌暑热,三伏天湿热绵长。按农历成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不是庚日,中伏就为二十天。于是,今年入伏我们便领受了四十日“桑拿”...
关键词:荀卿  写字楼 钟声 
读荀六记
《东南学术》2018年第1期193-219,共27页潘叔明 
读《荀子》而作六篇学术随笔,从最为、言性、论礼、正名、辞赋、因势入手,提供对荀学的认知、态度和心得。
关键词:荀卿 《荀子集解》   正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