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枯萎病

作品数:15被引量:3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本金童川拉郑元梅朱志贤鲁红学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农业》《生物灾害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为害与有效防治被引量:4
《长江蔬菜》2019年第6期34-36,共3页赖小芳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水生蔬菜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2016C02051-8-1);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荸荠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14NY03)
柯卫东男,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水生蔬菜行业计划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长江蔬菜》编委。...
关键词:荸荠枯萎病 发生为害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种质资源保护 国家科技进步奖 水生蔬菜 防治 植物遗传资源 
荸荠枯萎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被引量:2
《植物保护学报》2018年第2期307-314,共8页朱志贤 胡兴明 于翠 邓文 黄俊斌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7-08);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7B00)
荸荠枯萎病在我国各个荸荠Eleocharis dulcis产区普遍发生,是影响荸荠产量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于2010—2012年调查了湖北省荸荠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并进行了荸荠品种抗病性评价、室内药剂筛选及药剂处理球茎盆栽和田间试验...
关键词:荸荠枯萎病 发生动态 球茎 抗病品种 
荸荠品种桂蹄2号对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比较试验被引量:8
《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江文 陈丽娟 蔡炳华 何芳练 高美萍 董伟清 欧昆鹏 桂杰 韦绍龙 闭志强 李建存 何小兰 张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7B01-6);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4121008-1-12;桂科转1346004-28);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桂农科2013YM27)
【目的】探讨桂蹄2号对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为荸荠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广西荸荠主产区平乐县、荔浦县、贺州市平桂区为试验点,各试验点分别选择土壤肥力程度高、中、低3种类型田块,每种类型田块分别种植桂蹄2号和当...
关键词:荸荠 荸荠秆枯病 荸荠枯萎病 病情指数 
茡荠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湖北植保》2014年第5期48-48,44,共2页叶国东 涂登凤 范洪斌 
荸荠属莎草科,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荸荠因口味清香脆甜,多汁,又有防病、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种植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连年种植,综合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荸荠枯萎病、秆枯病发生严重,影响种植效益,挫...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 荸荠属 病害发生规律 种植面积 荸荠枯萎病 草本植物 保健功能 经济效益 
荸荠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湖北农业科学》2006年第6期753-754,共2页鲁红学 周燚 赵明敏 王莉 徐万才 
长江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HNZD1200303)
荸荠枯萎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 ̄35℃,pH值3~13。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5℃、pH值7~8;产孢最适温度25~30℃、pH值6;菌丝体在荸荠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产孢量以PSA培养基上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pH值7~9,致死温度55℃。
关键词:荸荠 枯萎病菌 生物学特性 
湘北荸荠枯萎病、白禾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初探被引量:1
《湖南农业科学》2006年第3期79-80,共2页程泽新 
荸荠枯萎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流行,严重时可造成绝收。种荸荠带菌多的发病重,重茬田、偏氮缺钾田、早栽封行早的丘块发病重,秋风秋雨多的年份发病重。防治方法主要是合理轮作,增施磷、钾肥,精选种荸荠,适时适度晒田,及时进行药剂...
关键词:荸荠病虫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荆州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被引量:4
《长江蔬菜》2005年第5期41-42,共2页鲁红学 黄燕 王莉 
荸荠枯萎病是荸荠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湖北荆州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有上升趋势。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2003-2004年在荆州地区共采集枯萎病标样59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可确定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
关键词:荸荠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2003-2004年 尖孢镰刀菌 主要病害 上升趋势 严重程度 荆州地区 分离培养 形态特征 发病率 致病力 
荸荠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利用被引量:2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S1期61-64,共4页李本金 童川拉 谢世勇 邱永祥 卢同 
从多种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67个菌株及收集的4个细菌菌株中,获得对荸荠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53株,其中拮抗细菌48株,占90.6%,拮抗真菌5株,占9.4%。选出抑菌圈直径大于30mm的37号、50号、52号3个细菌菌株进一步进行盆栽防病试验...
关键词:荸荠 枯萎病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福建农业》2001年第5期16-16,共1页陈岩 
荸荠枯萎病是水生作物荸荠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国内首先在浙江发现,成为当地荸荠一种新的毁灭性病害,近几年随着闽北荸荠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而开始传入蔓延,从播种至收获均可为害,每年的6—8月为发病高峰。由于其症状有些类似水稻螟...
关键词:荸荠枯萎病 发生与防治 毁灭性病害 球茎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水稻螟虫 水生作物 喷药 防治适期 变褐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第2期194-195,共2页王文相 张爱芳 徐瑞琳 陈宁 张俊长 
介绍了荸荠枯萎病的症状、形态、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 :5 0 %果病克、3 6%粉霉灵和多霉灵对该病菌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 ,经过 1997~ 1999年的实践 。
关键词:荸荠枯萎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症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