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病

作品数:146被引量:13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董小平石琦韩俊高晨周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京市西城区克-雅病监测情况调查
《职业与健康》2024年第16期2282-2285,共4页孟玲玉 初艳慧 乔富宇 魏孝侃 
目的了解2018—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克-雅病监测病例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依据《全国克-雅氏病例监测方案》,对2018—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机构报告的可疑克-雅病病例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和随访...
关键词:朊病毒病 PRNP基因 14-3-3蛋白 疾病监测 
全球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现与流行现状
《中国动物检疫》2024年第6期8-14,共7页于小静 刘珊 邹艳丽 李金明 王志亮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800500)。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一种家养和野生鹿科动物朊病毒病,最早于1980年由美国报道。几十年来,该病在北美地区呈失控性传播和蔓延,已导致美国30个州和加拿大5个省暴发疫情。近期在欧洲也发现了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例。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
关键词:鹿慢性消耗性疾病 朊病毒病 全球 流行现状 
散发型克雅病2例并文献复习
《临床医学进展》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张娇娇 马爱军 
目的:探讨克雅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通过对2例克雅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克雅病症状不典型,结合患者症状及MR“花边征”及脑脊液14-3-3蛋白做出诊断。结论:克雅病诊断困难,目前尚无有效...
关键词:克雅病 朊病毒病 病例报告 
科学家担心“僵尸鹿病”可能传播给人类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24年第1期28-28,共1页刘洋(译) 
慢性消耗性疾病由阮病毒(prion)引起。阮病毒是一种异常形式的蛋白,可以诱导身体蛋白质发生异常,当有足够的蛋白质受到感染时,大脑开始“空洞化”,进而引发其他生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厌食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结核...
关键词:慢性消耗性疾病 朊病毒病 慢性肝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结肠炎 鹿病 存活数 空洞化 
全长朊粒蛋白淀粉样纤维引发细胞毒性的机制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3年第5期1195-1205,共11页王利强 袁菡烨 陶菁 郝苗苗 陈杰 朱海丽 梁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326,32071212,3220104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TQ0252,2021M700103)资助项目。
目的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一类由朊粒蛋白(PrP)发生错误折叠、聚集形成致病性的PrPSc导致的具有高致死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开展了PrP纤维诱导内源PrP聚集和毒性机制的研究。方法 通过超速离心结合蛋白质免...
关键词:朊病毒病 朊粒蛋白 PrP纤维 蛋白质错误折叠 聚集 
通过增强机体大脑中冷休克蛋白的水平或有望治疗一系列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上海医药》2023年第7期64-64,共1页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研究显示,该研究通过利用一种新型的基因疗法成功增加了小鼠大脑中所谓的“冷休克蛋白”(cold shock protein,CSP)--RNA结合基元蛋白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RBM3)的水平...
关键词: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冷休克蛋白 基因疗法 国际期刊 反义寡核苷酸 朊病毒病 痴呆症 
诱导自噬对朊病毒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系统医学》2022年第22期192-198,共7页黄雨妍 李睿涵 李佳津 韦文君 缑梦兰 汪宁 
中国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0159029)。
自噬作为人体基本生理、病理过程,在朊病毒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都不容忽视,但其所起到的作用和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几年来,许多研究都着力于通过增强自噬,加强对异常朊蛋白的清除,抑制相应毒性朊蛋白的聚集,降低正常朊蛋白的...
关键词:朊病毒病 朊病毒蛋白 自噬 作用机制 治疗 
我国人朊病毒病病例特征分析及朊病毒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疾病监测》2022年第10期1277-1284,共8页石琦 肖康 陈操 韩俊 周伟 陈冬冬 高利萍 高晨 董小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0YFE0205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30062,No.81572048);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No.2021SKLID101,No.2019SKLID501)。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致死率,并可在同种动物间传播。典型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为脑组织中出现海绵状空泡样变性、淀粉样斑...
关键词:胶质细胞增生 中枢神经系统 空泡样变 病例特征 神经元丢失 朊病毒病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淀粉样斑块 
新发现的骆驼朊病毒病
《中国动物检疫》2022年第9期1-4,共4页刘雨田 于小静 迟田英 宋芳芳 吴晓东 
骆驼朊病毒病是近来在北非地区发现的感染单峰驼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病骆驼年龄均在8岁以上,病程3~8个月,以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反应过敏、不时倒地、站立困难为特征;在脑部特定区域出现海绵状空泡病变,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
关键词:朊病毒 单峰驼 临床症状 病原检测 防控建议 
小胶质细胞缺乏加速朊病毒病但不增强朊病毒在大脑中的积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年第9期558-558,共1页Barry M Bradford Lynne I McGuire David A Hume Clare Pridans Neil A Mabbott 杜一星(编译) 
朊病毒病是与朊病毒蛋白错误折叠相关的传染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先前的研究表明,减少小胶质细胞会加速中枢神经系统(CNS)朊病毒病并增加朊病毒在大脑中的积累,这表明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和破坏朊病毒以提供神经保护作用。在Csf1rΔFIRE小...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 神经变性 朊病毒病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