螅状独缩虫

作品数:8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余育和缪炜沈韫芬胡国群高崇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林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生态学报》《Current Zoology》《水生生物学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不同纬度螅状独缩虫耐热能力及Hsp70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被引量:2
《动物学报》2008年第3期525-530,共6页冯立芳 缪炜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30400043)~~
本文以游泳体的形成作为虫体对热激响应的指征,比较了不同纬度(西安:东经108°98′,北纬34°25′;武汉:东经114°34′,北纬30°57′)两地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的耐热能力,发现武汉地区螅状独缩虫(WH株)形成游泳体的热激温度...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HSP70 mRNA热激 耐热能力 实时PCR 
东湖螅状独缩虫(纤毛门:寡膜纲)的异质性被引量:3
《生态学报》2006年第3期895-900,共6页王爱芹 余育和 张文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32);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05FB13)~~
以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Linne,1785)为研究对象,利用RAPD技术对武汉市南湖、沙湖和东湖3个湖区的螅状独缩虫样本进行了DNA多态性比较分析,以确认种群并期望促进微型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如下:(1)从120条随机引物中...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种群 种群生态学 RAPD 东湖 
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同工酶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第2期120-124,共5页王爱芹 余育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2 70 14 0 8) ;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2 2 0 2 0 7) ;中国科学院分类特别支持费 (2 0 14 0 8)资助
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武汉沙湖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的酯酶 (EST)、苹果酸脱氢酶 (MDH)、乳酸脱氢酶 (LDH)和酸性磷酸酶 (ACP)四种同工酶酶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EST同工酶酶系由六个基因座位(Est 1—Est 6 )控制 ,其中E...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基因座位 自然种群 EST同工酶 MDH LDH同工酶 苹果酸脱氢酶 酯酶 凝胶电泳技术 体型 
螅状独缩虫口区微纤维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水生生物学报》2003年第4期362-366,共5页胡国群 高崇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3 973 0 0 70 )
常规电镜观察显示螅状独缩虫口部单毛基索 (HK)、第一 (P1)和第二咽膜 (P2 )旁各有一片微纤维结构。经一步抽提后 ,这些微纤维结构仍存在。三步抽提显示它们是由直径 12nm左右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网格结构 ,细胞松弛素B不能使其解体。HK...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微纤维结构 类中间纤维 缘毛目 纤毛虫 
螅状独缩虫种内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被引量:7
《中国科学(C辑)》2003年第2期151-159,共9页缪炜 余育和 沈韫芬 张锡元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SCX2-2-06);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开放基金(批准号:200104)
以18S-ITS1为分子标记,对我国8省市自治区的19个螅状独缩虫种群的研究表明:在34,46,241,305和322等5个位点上碱基的变化情况将它们沿珠江和长江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大种群。进一步分析得出这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共同作...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分子系统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种群结构 传播方式 原生动物 
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类中间纤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178-181,共4页胡国群 高崇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30070)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发现螅状独缩虫中存在两种分子质量为 5 8kD和 66kD的蛋白。这两种蛋白能分别与抗波形蛋白和抗核纤层蛋白B的抗体反应。分子质量 66kD的蛋白位于大核边缘。另外 ,细胞经分级抽提后发现在大核周围存在核纤层...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类中间纤维 核纤层 波形蛋白 核纤层蛋白B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被引量:4
《动物学报》2001年第1期13-18,T001,T002,共8页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No . 39730 0 70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 :(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 ,生发毛基索 (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 ,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 (P′3)和第二咽膜 (P′...
关键词:缘毛目 纤毛虫 螅状独缩虫 表膜下纤毛系 形态发生 
螅状独缩虫(Cachesium polypinum)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9
《生物多样性》2000年第3期257-261,共5页张锡元 孙翀 晏婷婷 吴海 郑翌 李晓迎 缪炜 余育和 沈韫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39730 0 70 )资助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武汉的汉口 (CP_1)、汉阳 (CP_2 )和武昌 (CP_3)三个地区缘毛类的螅状独缩虫 (Cachesiumpolypinum)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动物存在广泛的变异 ,三个地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为 0 .6 52 2...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原生动物 遗传多样性 RPAD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