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词

作品数:59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彭玉平束景南陈碧张湘炳杨春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苏州大学文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所作题词祝词和挽词
《炎黄春秋》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黄国雄 
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亦擅书法。抗战时期间,毛泽东用他的如椽之笔,作了诸多题词、祝词、挽词。这些题字深入人心,鼓舞了人民,记录了历史。今日读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充满力量。
关键词:抗战时期 毛泽东 题词 祝词 深入人心 
自我凸顯與群體互動:蘇軾挽詞的功用轉向與文體史意義
《新宋学》2024年第1期112-127,共16页周瑋璞 
挽词(又称輓词、挽辞、挽诗),是一种独特的哀祭文体,一般用於哀悼过世的亲友或上级,具有明確的抒情与社会交际功用。“挽诗盛於唐”(1),唐代挽词的形式与内容相对自由宽泛,而随着挽词体裁的成熟与实用理性精神的凸显,宋初挽词创作的公...
关键词:逝者 挽诗 蘇軾 哀祭文 社交功能 挽词 相对自由 形式与内容 
宋米芾向太后挽词帖册
《紫禁城》2023年第10期10-11,共2页
本幅二纸,墨笔小行楷书,分别书挽诗二首,第一纸:“大行皇太后挽词。余庆源真相,求贤佐裕陵,知几卷箔早,戡变叱龙升。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大恩知欲报,圣孝已逾曾。右”
关键词:向太后挽词 余庆 求贤 
要真名不要假名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3年第8期51-51,共1页相逢一笑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他不仅是文坛巨子,更是爱憎分明、正气长存的民主斗士。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了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后,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关键词:国民党当局 民主斗士 挽词 闻一多 爱憎分明 民不畏死 湖北浠水 
米芾《向太后挽词》书艺风格研究
《艺术市场》2022年第10期68-69,共2页关普扬 
米芾是受宋代“尚意”书风影响的著名书家,他主要以行草书为主,风格以倚侧为主,注重个性的抒发。米芾的书法传世作品虽然较多,但小楷作品很少,而《向太后挽词》是米芾小楷中的精品。本文主要从用笔、结字、章法分析《向太后挽词》的艺...
关键词:米芾 书法 向太后挽词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疏证(七)
《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1期77-86,共10页彭玉平 
回思寒夜话明昌,相对南冠泣数行。犹有宣南温梦寐,不堪灞上共兴亡。此数句言陈寅恪与王国维在清华学校之交往及共同的时代感叹。陈寅恪初抵清华,尚是单身,故在工字厅住了很久,王国维也经常在寒夜中探访陈寅恪,两人共话清朝旧事,有时话...
关键词:陈寅恪 寒夜 清华学校 挽诗 王静安 蒋天枢 王观堂 王国维 
信仰之光
《走向世界》2021年第21期12-17,共6页滕岳 高伟 侯召溪 苗春雷 
五月的烟台山,簇簇丁香花,花开正浓。一批又一批市民登顶山巅,瞻仰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你们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纪念碑右侧,75年前烟台社会各界敬送的挽词,引发人们驻足沉思思。
关键词:烈士纪念碑 丁香花 挽词 烟台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考论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21年第4期43-56,共14页彭玉平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被誉为哀挽王国维诸诗词的冠冕之作,影响深远。此诗陈氏应初撰于1927年八九月间,后复撰一序,畅发其旨。陈寅恪曾将此诗奉赠罗振玉等师友指教,也下发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研读,并通过《国学月刊》《学衡》等...
关键词:挽词 陈寅恪 王观堂 挽诗 《学衡》 罗振玉 王国维 清季民初 
丧葬民俗应用文体从丧歌、挽词到挽联的口头程式特征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8期19-20,共2页孔祥翔 
在死亡这一人生的最终话题面前,民众以自己独特的诗性幻想去克服恐惧,维持身体、精神与秩序的平衡。挽联,不仅是丧葬民俗中的应用文体,更是民众在丧礼上的传统仪式。文章以帕里-罗德理论分析了丧葬民俗应用文体从形式发展、内容实质、...
关键词:口头传统 挽联 程式 套语 
以一诗掩一书——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笺证源流论被引量:1
《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176-183,共8页彭玉平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国人为之震惊和伤悼,一时祭文、挽联、挽诗、挽词云集,后汇集诸家撰述,由天津贻安堂刊行《王忠悫公哀挽录》一编。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撰作于哀挽录编定之后,集外单行,而其影响则声掩哀挽录之...
关键词:陈寅恪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吴宓 蒋天枢 高阳 刘季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