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作品数:15被引量:41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张培震郑德文王伟涛庞建章王一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科学》《地学前缘》《海相油气地质》《中国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地壳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述被引量:4
《地球科学》2024年第2期480-499,共20页计昊旻 任治坤 刘金瑞 
科技部项目(No.2021FY10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2239202)。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检验青藏高原演化模型的理想实验场,也是全球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综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主要活动断裂十年和万年尺度的滑动习性研究和百年时间尺度区域地震活动分布,结合前人总结的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年代学研究,...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上地壳变形特征 弥散变形 断裂分级 天然地震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茶卡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化被引量:4
《第四纪研究》2022年第3期662-672,共11页张会平 刘彩彩 熊建国 庞建章 俞晶星 王一舟 
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QZKK0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22204和41888101)共同资助。
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现今高原向北东方向最新扩展生长的前缘部分,包括了南部高海拔、低起伏的东昆仑高原以及北部盆山相间的祁连山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有关该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地貌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生长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共和-茶卡盆地 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貌演化 
西秦岭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几何图像、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被引量:8
《地质力学学报》2021年第2期159-177,共19页张逸鹏 郑文俊 袁道阳 王伟涛 张培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C150010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SQ2019QZKK2801)。
西秦岭位于东西向展布的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带与南北向展布的贺兰山-龙门山-川滇地震带构成的巨型“十字”构造区的交汇点,是中国大陆中部“西秦岭-松潘构造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秦岭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侧向扩展过程...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陆内造山带 陆内变形 活动断裂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海相油气地质》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唐鹏程 邵大力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海外重点战略大区勘探技术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海外海洋勘探技术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编号:2014D-0908)资助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
关键词: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晚新生代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蒙古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地貌研究被引量:2
《中国地质》2014年第4期1159-1166,共8页杨顺虎 苗来成 朱明帅 李兴波 李景晨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332;1212010561510;1212011120330);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20100)联合资助
跨越中蒙边境线的戈壁天山断裂带是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西展布约700 km。通过解译分析Landsat ETM卫星遥感影像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戈壁天山断裂...
关键词:晚新生代 构造地貌特征 挤压脊构造 戈壁天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被引量:51
《地学前缘》2014年第4期266-274,共9页王伟涛 张培震 郑德文 庞建章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127;IGCEA12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148;41030317)
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断裂带,其新生代以来丰富的构造变形样式是研究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天然实验室。采自断裂带上盘南华山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结果、横跨海原断裂带的地震反射剖面分析揭示了海原断裂带晚新生代以...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 构造变形 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山构造地貌特征: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地貌演化过程的启示被引量:42
《第四纪研究》2012年第5期907-920,共14页张会平 张培震 郑德文 郑文俊 陈正位 王伟涛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批准号:IGCEA11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30317;41272196)共同资助
祁连山地区作为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生长的前缘地区之一,对构造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形坡度、起伏度以及河流纵剖面分析,研究揭示出祁连山高坡度、高陡度的...
关键词:祁连山 构造地貌 青藏高原 构造变形 地貌演化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意义被引量:17
《地学前缘》2012年第5期312-321,共10页张涛 宋春晖 王亚东 郑海军 张志高 吴松 孟庆泉 方小敏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403000;2010CB833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40920114001)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研究是认识整个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机制以及印欧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受控于昆仑山断裂、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的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信息。尤其柴达木盆地...
关键词:构造变形 晚新生代 构造旋转 平衡剖面 柴西地区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被引量:54
《地学前缘》2007年第1期243-250,共8页袁道阳 张培震 方小敏 王志才 宋春晖 郑德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4040;40372086);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号:LC20060018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是一个挤压挠曲型的前陆盆地,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自7.8Ma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代表高原东北部持续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同沉积的构造变形一直持续到大约1.8Ma左右东山...
关键词:甘肃临夏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壳缩短 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断裂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ESR测年证据被引量:17
《地球学报》2005年第2期121-126,共6页胡玲 何登发 胡道功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资助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 玛纳斯 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霍尔果斯 玛纳斯 吐谷鲁逆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逆断裂带形成于15 0 0ka前,在4 0 0~10 0 0ka和80~12 0ka期间进行了...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 ESR测年 构造变形 晚新生代 玛纳斯 逆断裂带 证据 青藏高原 活动时间 隆升过程 板块碰撞 前陆盆地 断层泥 石英脉 阶段性 天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