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印度洋

作品数:17被引量: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方念乔丁旋胡超涌陈学方黄良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热带地理》《地学前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海洋科学进展》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平面长期变化对东北印度洋半日潮波影响的数值模拟
《海洋科学进展》2025年第1期18-31,共14页谢恩灵 郑清丹 陈长霖 王智祖 王帅 左军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30402和42176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1YFC3101702)。
本文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海平面变化相关数据,计算得到2100年相较于2020年东北印度洋在低排放(SSP1-2.6)和高排放(SSP5-8.5)情景下的海平面变化值。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海洋...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 海平面长期变化 FVCOM 潮波变化 数值模拟 
东北印度洋东经90°海岭末次冰消期孢粉源区的转换及机制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3期823-836,共14页孙玉慧 罗传秀 向荣 刘建国 曾剑威 林刚 苏翔 万随 张兰兰 杜恕环 杨艺萍 黄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1676047)资助。
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是反映大气环流变化与洋流输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东北印度洋90°E海岭18I105A孔(孢粉分析长度为168 cm,即45.1 cal.ka B.P.以来)的孢粉群落分析,发现在12.6 cal.ka B.P.孢粉组合存在一个明显的转变,孢粉的组成由单...
关键词:90°E海岭 深海孢粉 陆源区 印度季风 
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及古环境与古季风演化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2年第5期102-118,共17页官玉龙 陈亮 姜兆霞 李三忠 肖春凤 陈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1922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41007)。
东北印度洋地理位置独特,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及孟加拉扇的“源-汇”过程、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海-气”交互作用、印-太暖池热传输的演变与高纬气候之间的相位关系等关键信息,是喜马拉雅地区“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演化的良...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 物源 古环境 高原隆升 季风演化 环境磁学 
东北印度洋大气粉尘现代沉积过程分析
《热带地理》2022年第10期1609-1616,共8页杜恕环 牛东风 黄锦萍 潘子锐 黄日辉 陈碧珊 
海南省科技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项目(2021JJLH0048);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GR202101)。
海洋大气粉尘是海气相互作用的桥梁。由于现代大气粉尘沉积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和可观察性,使其成为研究海洋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而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翼的东北印度洋,是全球海洋生产力最强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域...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 海洋大气粉尘 粉尘沉积 现代过程 海气相互作用 
关于“海陆对比”研究的若干实践和思考被引量:1
《现代地质》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方念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47,41572207)。
通过剖析和总结两个重要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1)应用东北印度洋的深海钻心研究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隆升,(2)应用南海周边陆域的岩浆-沉积记录研究"古南海"的消亡和南海的早期开裂,作者阐释了对于这一特殊的"海陆对比"研究的理解、策...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 华南陆缘 南海 海陆对比 
东北印度洋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综述和新认识被引量: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第4期1-16,共16页尚鲁宁 胡刚 袁忠鹏 祁江豪 潘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深海科学钻探井位选址调查”(DD201902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冲绳海槽海底冷泉-热液系统相互作用及资源效应”(91858208)。
85°E海脊是东北印度洋一条重要的线性基底隆起,形成于中生代印度板块北漂过程中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海脊的结构、性质和起源蕴含了东印度洋扩张和印度板块北漂过程的关键信息,然而目前对其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分析了85...
关键词:85°E海脊 东北印度洋 重磁异常 构造分段 热点活动 板块调整 
孟加拉湾南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8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第2期80-89,共10页孙兴全 刘升发 李景瑞 曹鹏 张辉 赵广涛 Somkiat Khokiattiwong Narumol Kornkanitnan 石学法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东印度洋IND-CJ03区块海底底质和底栖生物调查”(GASI-02-IND-CJ03);“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与陆海相互作用”(GASI-GEOGE-03)。
基于孟加拉湾南部98个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判别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并结合水动力环境等探讨了孟加拉湾南部区域沉积物输运方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含量范围为67.62~180.67μg/g,其平...
关键词:孟加拉扇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季风环流 东北印度洋 
热带东北印度洋海域管水母类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
《海洋学报》2014年第8期72-81,共10页李开枝 柯志新 李刚 尹健强 黄良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SQ2013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619;41130855;41276159);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1020203)
管水母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通常可作为海流或水团的指示种,其分布受温度、盐度和食物的影响。本文根据2011年4月在东印度洋海域(5°S^5°N,80°~98.5°E)26个站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管水母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共鉴...
关键词:浮游动物 管水母 种类 丰度 印度洋 
热带东北印度洋海域毛颚类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
《热带海洋学报》2014年第4期40-46,共7页李开枝 柯志新 李刚 尹健强 黄良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SQ20130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1020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619;41276159;41130855)
毛颚类(Chaetognaths)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对探索海流和水团变化以及海洋食物链中能量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2011年4~5月在印度洋东北海域(80°E^98.5°E,5°S^6°N)29个站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毛颚类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 毛颚类 种类 丰度 印度洋 
东北印度洋两类主要的深水沉积序列及其对喜马拉雅隆升的响应被引量:3
《地质科学》2009年第4期1181-1198,共18页方念乔 丁旋 张振国 刘豪 魏华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70614)资助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盂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生成...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 深水沉积 喜马拉雅隆升 响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