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色

作品数:46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杜正光马赟朱立齐文升刘井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大众医学》《科学健身(健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鸿谟望色诊治胸痹临床经验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2期810-813,共4页马赟 杜正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01071);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2017年);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No.2012-SZ-C-41)。
望色诊病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之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王鸿谟教授致力于望色诊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在《黄帝内经》颜面脏腑分部诊察的基础上,创立了颜面整体-自然标志分区-中心坐标定点三级色部定位法,通过察颜观色以知五脏症结。文章从...
关键词:名医经验 王鸿谟 中医诊断学 色诊 胸痹 望诊 三级色部定位法 心血管疾病 
四诊合参——《内经》中的诊断方法
《半月选读》2022年第16期82-83,共2页章原 邹纯朴 
中医诊断疾病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公元前5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等方法为人诊病。本期健康伴读栏目就来聊一聊中医诊病这一高...
关键词:四诊合参 著名医家 望而知之 望色 诊法 《内经》 中医诊断 切脉 
王鸿谟望而知胃肠病之望色经验总结被引量:2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6期3267-3270,共4页马赟 杜正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01071);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2017年);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No.2012-SZ-C-41)。
望色诊病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之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王鸿谟教授致力于望色诊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在《黄帝内经》颜面脏腑分部诊察的基础上,创立了颜面整体-自然标志分区-中心坐标定点三级色部定位法,通过察颜观色以知五脏症结。文章从...
关键词:经验 王鸿谟 中医诊断学 色诊 胃肠病 三级色部定位法 色部定位 望诊 
“望色行走”面诊思想初探被引量:1
《河北中医药学报》2022年第2期6-9,共4页邓元琨 刘旺华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9JJ4021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No.18A208;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课题资助项目:No.202008,No.2021013;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20K097。
面部病色行走理论来源自《内经》,依据其内容及后世医家相关阐述,将其命名为“望色行走”。本文从行走方向、所向何方、表现形式、疾病逆从4个方向探讨“望色行走”的主要思想内涵,发现行走方向有六,病色所向趁虚而走,蔓延、转移为病色...
关键词:内经 望色行走 面诊 行走方向 表现形式 疾病逆从 
古代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的科学内涵被引量:4
《中医药导报》2022年第4期35-38,共4页王超 吴琼 宋文鑫 刘舒悦 徐世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科研发展基金项目(KJ—20201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YZ—202124)。
结合《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探寻古代中医的诊断思维与方法,希翼对现代中医临床诊断辨证体系有所启发与指导。古代中医诊断思维:“以形正名”以观物取象,“司外揣内”以把握状态。古代中医诊断方法的理论:“色以应日,脉以...
关键词:古代中医 中医诊断 思维与方法 望色 诊脉 
唐以前五色诊研究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丁媛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195)-出土先秦秦汉医药文献与文物综合研究。
五色诊首见于《周礼》,唐以前(包括唐)的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中有许多关于五色诊的记载。五色诊的理论基础是五色为五脏之气外发,诊断部位主要是在面部。五色诊常用于诊断五脏之病和判断疾病预后,具体方法一种是本色过于显露,另一种是转...
关键词:望色 五行学说 色脉合参 
秦越人 “神医扁鹊”广济人
《乡音》2021年第9期56-56,共1页张国钧 
标签精诚大医题记神医出鄚州,扁鹊医术优。"四诊"发明者,《难经》千载留。秦越人(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人,著名医学家。因其医术高超,人们尊为神医,并将其拟比为上古神话轩辕时代的神医"扁鹊",遂被直称...
关键词:秦越人 《难经》 望色 诊法 四诊 扁鹊 医学家 上古神话 
基于中医“取象比类”浅析中药之“望色”特点被引量:7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24-25,74,共3页孙宇洁 付书璠 李慧 朋汤义 
2017年校级教研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7YJG013);2017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7sxzx92);2018年省级中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卫办秘[2018]228号);2018年中央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宣传贯彻《中医药法》项目(财社[2018]820号)。
通过观察中药的颜色判定药材的优劣是传统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中药色泽受药物所含有效成分、采收时间、产地、炮制方法、贮存方法等的影响。五色归经,各施其效,如青色药入肝经,可解诸肝疾;赤色药入心经,疗血分诸患;白色药入肺...
关键词:中药颜色 取象比类 疗效 归经 
看神望色识健康
《大家健康》2018年第6期5-5,共1页候志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以望诊居首。民间也有许多神医“看相”诊病的故事,比如:成语讳疾忌医,讲的就是扁鹊通过望诊判断蔡桓公疾病深浅的故事;也有记栽华佗路遇青年诗人王粲,察其面色,预言他40岁时患病,将脱眉而死,并预言成真...
关键词:中医望诊 健康 望色 中医四诊 民间传说 望闻问切 讳疾忌医 诊病 
试论“临证望色”的意义被引量:10
《环球中医药》2018年第6期895-897,共3页朱立 齐文升 
色诊是观察病人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在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对色诊的重视还不够。文章综述了中医经典中有关色诊的概念、源流与作用,并通过五则五色所病的医案,介绍了色诊的意义及临证中运用望...
关键词:色诊 五色主病 治疗经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