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原甲藻

作品数:13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凌波张凤英侯建军石岩峻胡晗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科学院学报》《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生态科学》《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18S rDNA序列鉴定北部湾养殖区引发藻华的一株原甲藻被引量:1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25-231,共7页覃仙玲 陈宪云 刘明珠 余庆 牙韩争 朱冬琳 王一兵 陈波 李鹏飞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AB52003,AB1638028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BA281011);广西科技人才专项(2018AD19367);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YJJ903,2018YJJ902)资助
高度保守的核糖体18S rDNA序列可用于经济快捷且精确地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2018年夏季,广西北部湾近海的对虾养殖区内发生了原甲藻引起的藻华,藻华的优势种密度为5.5×10^5 cells·L^-1,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法结合序列分析鉴定的方法来...
关键词:北部湾 养殖区 微小原甲藻 18S RDNA 分子鉴定 
pH和氮磷比对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竞争的影响被引量:2
《中国水产科学》2017年第3期587-595,共9页葛红星 陈钊 李健 冯艳艳 刘思涛 赵法箴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北方养殖岗位(CARS-47);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项目(LNJY201500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5ASKJ02)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
关键词:PH 氮磷比 青岛大扁藻 微小原甲藻 种间竞争 
基于DNA探针和FISH技术对两种有害浮游植物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侯建军 李家园 朱祎 贺云彦 胡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171045);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08FB005);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LFB2007061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070504076);黄石市2010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A1019-7);湖北师范学院2008年度校级创新团队项目;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204)资助
针对两种典型的有害浮游植物微小原甲藻和Takayama pulchellum(T.pulchellum)各设计了4条特异性探针,并采用基于PCR管载体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了这些探针的标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微小原甲藻和T.pulchellum核糖体大、小亚基...
关键词:有害浮游植物 寡核苷酸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 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 Takayama ptd-chellum 
镉对共培养赤潮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研究探讨
《海洋湖沼通报》2012年第2期107-113,共7页苏婧 
在实验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了重金属镉对赤潮异弯藻和微小原甲藻的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共培养的条件下,Cd2+胁迫前后2种微藻的细胞体积和细胞内容物复杂程度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但叶绿素a含量和存活率均呈...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赤潮异弯藻 微小原甲藻 共培养 
角叉菜对两种赤潮微藻的克生作用被引量: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李博 蔡恒江 刘长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69);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81076);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2009A174);大连海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015636)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新鲜组织、干粉末、水溶性抽提液和培养水的过滤液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新鲜角叉菜、干粉末及水溶性抽提液对米氏凯...
关键词:角叉菜 米氏凯伦藻 微小原甲藻 克生作用 
应用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小原甲藻的检测
《环境科学》2012年第2期640-646,共7页朱霞 甄毓 米铁柱 于志刚 池振明 路兴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6044,40705047);国家908项目(908-02-02-02)
以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NPA-SH)为基础,运用电致化学发光技术(ECL)和磁性微球分选技术对其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用于赤潮藻类定性定量分析的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ECL-MP)检测新技术.设计微小原甲藻特异性NPA探针并对其进行联吡啶钌和生...
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 双特异分子探针 微小原甲藻 联吡啶钌 三丙胺 
几株赤潮甲藻的摄食能力被引量:4
《生态学报》2012年第2期402-413,共12页张清春 于仁成 宋静静 颜天 王云峰 周名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602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10CB428705);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40821004)
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6株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的海洋细菌(FLB)、金藻(FLA)和两种粒径分别为0.5μm和2.0μm的荧光微球(FM0.5和FM2.0)4种摄食对象的摄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东海原甲藻对4种摄食对象均...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 微小亚历山大藻 链状亚历山大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海洋原甲藻 微小原甲藻 海洋细菌 金藻 荧光微球 摄食 
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17期9171-9171,共1页安鑫龙 李雪梅 
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0901-A059);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BQ08-98)
[目的]记述河北省赤潮藻新记录种。[方法]室内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甲藻门原甲藻属2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Pavillard)Schiller和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 Bohm。描述标本保存在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有...
关键词:甲藻门 原甲藻属 新种 河北省 
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被引量:7
《中国水产科学》2007年第6期950-960,共11页侯建军 黄辉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CEOHAB2001CB409704);厦门市创新科技基金项目(3502Z20041059);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60400854);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FB20070611)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
关键词:厦门西海域 赤潮 Takayama pulchellum 无纹环沟藻 微小原甲藻 
用PCR扩增裸甲藻和微小原甲藻rRNA基因的方法研究被引量:4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82-85,共4页侯建军 赖红艳 黄邦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1999043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6031;40376032)资助项目.
以赤潮种裸甲藻(Gymnodiniumsp.)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方法提取 其基因组并进行纯化,然后采用PCR方法扩增其rRNA基因,包括18S,28S和ITS片断,并进行扩增条件的比较和优化,得到两种藻的最佳DNA提取条件和PC...
关键词:裸甲藻 微小原甲藻 PCR 18S RRNA ITS 28S RRNA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