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外之味

作品数:50被引量:1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凯亚张少康韩经太黄钢王青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农业考古》《红豆》《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诗歌教学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4X期73-73,共1页张厚军 
诗歌创造者常常偏于个人抒情,以个人抒情的方式表达一部分人所要表达的思想。诗歌追求艺术之美,或寄情山水,或寄寓抱负,或专注想象。诗歌也常常表现为'味外自有它味''象外自有它象''景外自有它景'。而教师在诗歌的教学中,便要把握这一点...
关键词:诗歌教学 味外之味 象外之象 诗歌创作 
品言外之意,聊味外之味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5年第7期26-26,共1页洪熙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乃是各地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相比,《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先生散文"小...
关键词:精读课文 汪曾祺 民间文化 单元的 民间艺人 人教版 问题设置 试教 全文录入 作品风格 
高考作文仿真精练两题
《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93-95,共3页张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意趣无穷,尽“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诗文中更有“味外之味”之说,优秀的文学作...
关键词:高考作文 精练 仿真 计白当黑 想像空间 味外之味 含蓄蕴藉 文学作品 
模糊美学与诗歌教学
《学语文》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方生俊 
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决定了再高明的翻译也很难恰当地表达原作者的金声玉韵、兰心惠质。这是因为诗歌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灵珑、不可凑泊”的妙处。它具有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和韵外之致的艺术境界,是作者在特...
关键词:诗歌教学 模糊美学 韵外之致 言外之意 艺术境界 味外之味 特定情境 原作者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之茶
《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177-180,共4页凯亚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之茶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周恩来在外文活动中的礼宾之茶,那是很有讲究的。他把中国茶道所固有的礼尚精神和清尚精神,运用得非常娴熟而恰到好处,并在与外宾的娓娓茗叙中,流露出了他那亦庄亦谐,豁达大度的谈吐之风,...
关键词:周恩来 尼克松 茉莉花茶 史密斯 楼外楼 西湖龙井茶 毛泽东 味外之味 历史遗憾 中国名茶 
周恩来和《采茶舞曲》
《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181-184,共4页凯亚 
周恩来和《采茶舞曲》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周恩来的钟情于茶,并非止于啜茗;凡关描写茶讴歌茶的艺术作品,他也都倾其赤忱赏鉴之,珍爱之,那是关怀得无徽不至的。对于《采茶舞曲》,即如是也。《采茶舞曲》本是五十年代末叶一出越剧的...
关键词:周恩来 舞曲 十姐妹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 艺术魅力 味外之味 周总理 茶村 凤点头 大风 
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山东教育》1997年第24期47-47,共1页王牧天 
关键词:谈化 书林 理性认识 幻中求真 民俗文化 伦理文化 知识与智慧 味外之味 汤显祖 艺术作品 
谈含蓄——读司空图《诗品》札记
《高校教育管理》1980年第1期54-55,共2页张志良 
司空图(公元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著有《司空表圣文集》.《诗品》是他谈诗歌理论的专著.全书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
关键词:司空图 《诗品》 札记 味外之味 意境 “兴” 空表 诗歌创作 “滋味”说 弦外之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