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外之味

作品数:50被引量:1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凯亚张少康韩经太黄钢王青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农业考古》《红豆》《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味外之味耐咂摸
《快乐阅读》2024年第7期66-67,共2页王宁 
作家汪曾祺有一本《五味集》。汪曾祺长子汪朗的这本《六味集》(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从书名上看,比五味还多了一味。作者说,所谓六味,写的是味外之味,文章对于食材选择、烹饪技法之类的内容虽有涉及,但更关注与饮食有关的典故逸闻、人...
关键词:汪曾祺 味外之味 文艺出版社 人情世故 五味 
春风解恼诗人鼻 非叶非花自是香——浅析杨万里茶文学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11期103-104,共2页郑杰英 
宋代咏茶诗蔚为大观,杨万里的四十篇写茶诗意味深厚,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嗜茶如命的心境,另一方面也将饮茶过程中体会到的"味外之味"融入到自己读书治学的态度上,更表现了其对崇高精神人格的追求。因此,了解杨万里的茶诗,有利于我们更好地...
关键词:杨万里 茶诗 味外之味 
诗味三说
《中华诗词》2016年第8期1-1,共1页林峰 
有味诗之如佳肴之甘美,沁人心脾;又如清音之圆润,怡人耳目。以味论诗也是中国诗学的独特阐述。千百年来,“诗味”论作为评判诗词优劣的价值标准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钟嵘道:“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司空图也说...
关键词:诗味 “韵外之致” “象外之象” 诗词创作 中国诗学 价值标准 味外之味 司空图 
味外之味,沁人心脾
《中华诗词》2016年第3期72-73,共2页宁源声 
唐代司空图论诗,提出了“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等美学命题。这两个命题被宋人归结为“味外之味”。味,指什么?在司空图著作中指的是情趣韵味。“味外之味”,是指诗歌作品对于所写的人生事象和自然物象,不是意尽象中,而是给人...
关键词:味外之味 人心 “味外之旨” “韵外之致” 美学命题 诗歌作品 自然物象 形象感知 
从味觉的生理学角度分析司空图的“味外之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9期80-81,共2页马颖杰 
韵味说是晚唐司空图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文旨在利用不同学科的穿插,借用现代科学对味觉的研究,从味觉的生理学角度与司空图诗论本身分析司空图的"味外之味",论证司空图的"味外之味"不仅对作者创作提出了要求,同时也考虑到...
关键词:味觉 味外之味 生理学 
中国古代格律诗的韵味解读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4期99-101,共3页李大西 
中国古代格律诗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的意味性至少包括形式意味、内容意味、由形式意味和内容意味共同引发的"味外之味"、风格意味等层面,对格律诗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如看不到这些,是不全面的。
关键词:格律诗 形式意味 内容意味 味外之味 风格意味 
味外之味
《红豆》2012年第10期19-22,共4页雷达 
依我看,江南至少有四大"美"——景美,女美,文美,食美。对美景,由于多年来不断行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已刻在记忆的屏幕上了。对美女,我也是欲罢不能,暗诵"越女天下白,五月鉴湖凉",遥想着西施、苏小小、...
关键词:疼痛 江南 现代文学史 知识分子 美文 思想史 西湖 饮食习惯 董小宛 楼外楼 
司空图文艺美学思想探析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X期126-126,共1页张娜 李杨 
本文论述了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理论,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思与境偕"等理论思想,并且简单论述了他的创作方法论。
关键词: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味外之味 
杨万里诗歌中的“茶”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9X期59-59,共1页张赟赟 
本文以杨万里诗歌的"茶"现象为出发点,以其诗歌中的原句为依据,来讨论杨万里对"茶"的态度和饮茶的习惯,以及诗人在"茶"这一意象中所要委婉表传达的哲理。
关键词: 饮茶诗 味外之味 
司空图“味外说”误解辨正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36-137,共2页申阅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司空图看作"以味论诗"的代表,认为"味外之味"的见解出自司空图,这实为后人对司空图诗论的误读。文章从文本出发,追根溯源,探求异同,试图还原司空图"味外之旨"的原貌。
关键词:司空图 味外之味 味外之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